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李响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
        李响
        丰宁满族自治县天桥中心校  068364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老师日常授课的重要教学工具,老师应该立足于这一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优化日常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内在驱动力。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能力的提升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应该优化课内阅读教学形式和过程,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让学生们大开眼界,真正让他们在视听结合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兴趣,这对于真正让学生愉快的探究、思考,提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观潮》的教学为例,为了真正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巍峨壮丽、雄伟壮阔,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与钱塘江大潮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在课堂授课中给学生们展示,当学生尽情欣赏着壮阔的美景,并且连连发出赞叹,就仿佛置身于钱塘江大潮这一盛况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之中,有利于真正获取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在课堂上播放欢天喜地的春节图片,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既能够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又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学习的轻松与快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带着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好奇融入到学习中进步、发展。
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网络相连,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依托于这一背景,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从传统的纸质阅读中挣脱出来,通过网络阅览种类丰富,内容广泛的电子图书,既能够丰富学生们的阅读形式,又能够真正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二、依托信息技术,增强师生对话
        信息技术让阅读图文并茂,并赋予文中人物、声音与动作。立足于这一环境,引导学生们广泛阅览图书,并且让他们在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通过生动鲜活的形象吸引学生的阅读眼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阅读的快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同时,还能够通过师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对阅读有更多的感悟,从而真正让学生们实现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阅读,让学生们在电脑上观看《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动画故事,促进他们阅读理解。

由于学生这样趣味性的阅读形式,老师确定每周一晚上在网络上进行读书交流,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读书交流会,让全体学生互动交流,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既能够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阅读感悟,又有助于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阅读方法。在师生交流中,能够即使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阅读问题,及时对他们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更加实用的阅读方法,真正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实现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依托信息技术,促进自主阅读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应该尽可能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引导学生们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行为和习惯,这既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以《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教学为例,老师首先在网络上搜集一份声像并茂的朗读资料,这份资料以发音准确的口语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声情并茂的朗读出来,并且还以非常有趣的动画形式解释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新授课展开之前,老师利用网络将这一视频上传给学生们,让他们根据视频资料的观看展开预习阅读,既能够规范阅读发音,促进他们掌握整篇阅读的内容,同时又能够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另外,老师还要及时保持网络在线状态,当学生们遇到问题时,老师及时的给出指导和帮助,既能够优化学生们阅读的质量,又能够真正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提升阅读能力。
        四、依托信息技术,扩展阅读面
        新课程改革给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重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培养,让他们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信息技术与网络相连,而网络的优越性就在于它集多种信息资源为一体。所以,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应该依托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既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又能够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还能够增强阅读的生动性、形象性,从小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出发,实现他们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比如,学完《草船借箭》之后,为了引领学生们对诸葛亮这一人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推荐《空城计》《借东风》等等阅读内容,既能够通过补充阅读增强学生们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能够真正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感受阅读的多姿多彩,不断完善自我,提升阅读能力。
        结束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老师应该真正让阅读教学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引导学生们积极阅读,实现语言的有效积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让更多的书籍伴随学生成长,让更多的书籍洗涤学生的灵魂,用图书为学生的梦想打开一扇窗,用图书引领小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丽.网络信息技术:推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另一扇窗”[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        地),2020(10):24.
        [2]杨喜娥.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