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王化莉
[导读] 音乐旋律优美,演唱形式丰富,容易触动学生情感,能够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认知。
        王化莉
        重庆市垫江县晓兴学校  重庆 408300
        摘要:音乐旋律优美,演唱形式丰富,容易触动学生情感,能够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认知。在“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下,挖掘和彰显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也成为我们音乐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广大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教学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思想等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以及演唱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本文就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探讨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可行性以及实践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教育;立德树人;德育
        一、前言
        “人无德不立”。德是人立身之本,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和基础。落实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音乐教育也是重要的德育资源,音乐教师应除了加强美育教育之外,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美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养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二、音乐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可行性分析
        音乐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不用过多的解释,只需要用心聆听,就能够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思想,传递的情感。可以说音乐是通向人心灵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更侧重于情感表达,作为一门学科,音乐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新课程理念将音乐纳为美育部分,强调音乐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熏陶,这也是音乐本身魅力所决定的,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思想感悟。从这一角度而言,音乐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德育价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
        音乐教学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歌词、旋律、作者生活阅历等内容。其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歌词大多蕴含正能量,传递积极乐观心态,包含亲情、友情、团结、爱国、爱民族等多种情感,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作品旋律简单、节奏欢快,能够愉悦儿童身心,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而作品创造背景以及作者生活阅历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作者本人身上的精神品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榜样。所以,通过音乐教学,本就可以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三、小学音乐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策略?
        (一)以歌曲演唱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歌曲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歌曲与德育内容相融合,不仅有利于丰富歌曲内涵,让音乐教学形式更加灵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从当前小学音乐教材编排来看,其中涉及的歌曲主题丰富多样,风格鲜明多变,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我们音乐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音乐风格的偏好以及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找准德育与歌曲的融合点,挖掘歌曲中蕴含的德育因子,以此涵养学生音乐素质。
        例如,教学《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时,音乐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歌词、学习歌曲节奏、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和创编歌词,同时也要注重拓展延伸,在教学歌曲后进行品德教育,在学生学完整首歌后可设问:今天学了这首歌,懂得了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思考后互相说一说,通过总结感悟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认真、细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做人也不能骄傲,应懂得谦虚。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谈论,说一说应该怎样帮助丁丁改掉粗心的坏习惯?通过总结反思、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歌曲的过程中也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小道理,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二)以歌曲欣赏表演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教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歌曲、歌词鉴赏能力。所以,欣赏教学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当前小学音乐教材编排也可以看出欣赏教学的重要性。鉴于此,我们音乐教师除了借助音乐歌曲演唱教学渗透德育相关内容外,不妨也依托歌曲欣赏教学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例如,教学《小乌龟飞上天》这首作品时,重点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演。具体教学过程可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引导学生分段伴奏歌曲:欣赏伴奏第一段,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欣赏歌曲,一边鼓励学生说一说、做一做小乌龟当时的动作,让学生听着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小乌龟在河边玩耍的动作。
        其次,引导学生分段欣赏歌词:欣赏第一短歌词时设问:小乌龟为什么哭了?边听边思考问题。欣赏第二段歌词时设问:小乌龟想飞上天,但是它没有翅膀,同学们有好办法去帮助它吗?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好办法,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和欣赏中理解歌词意思,唤起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欣赏第三段歌词时设问:小乌龟好不容易飞上天,为什么会掉了下来呢?让学生全面理解歌词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从而在实施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音乐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努力找到改进的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同时给学生提供小乌龟、大雁姐姐、大雁妹妹头饰,请学生自选代表角色,听歌曲表演角色动作,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
        (三)以课外音乐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教学不再是单纯停留于课堂的一种活动,而是将课内外有效衔接的开放性教学活动,通过课内外延伸拓展,达到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合作意识教学目的。所以,我们音乐教师不能单依靠课堂的理论教学,而应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良好思想品德,塑造良好行为习惯。
        一方面,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主办的兴趣社、舞蹈团、合唱团,以团队活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懂得在学习中、生活中与同伴互助,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另一方面,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音乐相关实践活动,比如充分利用学校每年举行的“六一”文艺表演、三月学雷锋歌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排练、彩排、演出等多个环节中以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态度参与音乐实践。借助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坚持、努力、奋斗等良好品质。
        此外,真正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生活也是德育实践化的重要方式。例如,重阳节可带着学生去“敬老院送温暖”,给老人唱首歌,听老人讲音乐故事。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演奏能力,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尊重老人、爱护老人、助人为乐的精神,自觉自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四、结束语
        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的确如此,音乐不仅是唱给自己听的,更是唱给大家听的。小学音乐教材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成为德育的重要素材。我们音乐教师当立足于课程改革要求,深挖教材的德育内容,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加强课内外衔接,通过歌曲演唱、欣赏、表演,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让德育和美育在音乐教学中共存,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庆玉.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5):162-163.
        [2]尹静.以美育德 以德育人——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J].当代音乐,2017(22):49-51.
        [3]王丽杰,赵艳.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黄河之声,2018(15):78-79.
        [4]王明叶.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8(29):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