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洪霞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江苏 泰州214500
摘要:当前,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要求,而深度学习为此要求提供了教学方向。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们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能够产生自己的思想和学习体验,同时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融入新感悟。深度学习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建立高效课堂,本文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字: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前言:近些年来,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渐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也充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深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依旧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碎片化”,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们的个人发展。深度学习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为优势,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尊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们的阅读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每一个学生对于课文都有着不同的想法,教师们不能在教学中强行将自身的想法加之于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们主动探究课文的奥秘。
本人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们进行了自主阅读。但是向学生们提出了三个疑问:(1)课文中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好”在哪里?(2)青头在救助红头的过程中有哪些美好品质?(3)从课文中寻找出哪些语句描写了牛的反刍现象?学生们带着这三个疑问阅读,明显感觉到学生们阅读更为认真,解答疑问也非常迅速。通过对课文的探究,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
尊重学生自主探究也是在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有效运用,思想不再受到禁锢,学习成效则会随之提升。
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实现正迁移
当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非常有利。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应以大单元其整体,将教学目标放置“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围绕每一个单元设立一个核心主题,再将该核心主题分化至各个课文中变成一个小型学习目标点。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深度学习更注重学生们是否是自主学习,通过思维的运用与深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唤醒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学生们通过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实习对新知识的重新建构。
三、合作交流,深度参与
合作是社会中的常见现象,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满足学生们对于学习的需要。学生们的热烈讨论能够让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深度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对于该篇课文的看法,启发自身思维,同时养成批判性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本人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阅读并理解这篇课文。学生们在阅读时非常认真,小组内还会给每个组员分配阅读任务和重点阅读段落。学生们在阅读完成后,逐渐开始讨论,一部分小组针对开头和结尾两个段落展开讨论,一部分小组抓住关键字、词展开讨论,他们对每一个段落都认真研究。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学生们自设的任务都已经完成,我只需要给学生们讲解一部分额外知识及重点自此即可,学生们对该篇课文中的情感也可以深刻理解。
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让学生深刻学习非常有效,可以让学生们每一个细胞都深度参与到讨论中,积极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并且在讨论中学会更多知识。
结语:深度学习是建立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响应并贯彻这一要求,将其实施在教学中,才能达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也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教师应当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寻找更多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恒梅.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J].天津教育,2021(0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