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董洁
[导读]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的学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

        董洁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353000
        摘 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的学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心理与生理正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语文启蒙教学十分重要,对孩子们日后的语文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在面临小升初的关键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丰富的课内外读写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读写结合;实践。

        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衍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然而究其根源这些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培养,在小学语文学科,尤其是处在五六年级的高段语文阶段,对学生们语文的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够进行合理有效地结合,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本文笔者针对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读写结合实践进行研究,力求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提供些许借鉴。
        
一、小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通过阅读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一句话,无论是学生们写作词语段落的积累,还是学生们写作思路的培养,都离不开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一些著名作家以及一些著名作品里的好词好句好段落,都能够在学生们的不断阅读中被学生们所吸收接受,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强化自身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对于读书即阅读的重视已经不言而喻,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不停地阅读,如果将写作比喻成能量的释放,那么阅读就是能量的积累,只有不停地积累能量,才能够在最终的释放时达到预期的效果。
        处在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一般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时教师就可以不限于课内的阅读读物,可以带领学生们对一些课外的优秀读物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拓展孩子们的词汇量,让孩子们接收到不一样的写作风格。例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这一课时,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作者冯骥才的相关事迹,从而提起学生们对作者的兴趣,那么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领学生们对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进行阅读,让学生们通过了解作者、分析作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词语,从而逐渐调动学生们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的目的。
(二)通过想象力的培养提升写作能力
        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们思维跳跃性往往特别大,想象力十分丰富,而写作同样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们进行想象,培养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而在小学语文的试题中,常常会有一些在一段话后加上省略号然后让学生们自主进行补充下文的试题,这种试题无疑是学生们发挥自身想象力的最佳平台,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情景,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续写下文,这样的教师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能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们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时变得游刃有余,因为学生们要想对下文展开想象写作,就必须充分的阅读理解上文。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抓住这样的培养契机,将其本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论是对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的加强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笔者在小学五年级时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是什么原因让我对他的印象如此深刻呢,他就是总能够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表情等对我们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对处在小学时期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时心里就觉得“这个老师真有趣”,之后我就越发的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他留给我们想象的方式更是十分不同,他往往会通过给我们讲述他自身的亲身经历,而这些经历他总是在讲到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然后让我们展开想象,最后再第二天给出我们正确的答案。
(三)培养实践能力,更好做到读与写的结合
        不论是小学高段的语文学习,抑或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我们能够增强自身的技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而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往往是带有任务性的,教师们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们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也就有了当前十分常见的教师让学生们直接背诵优秀作文从而应付考试的现象,而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得不到创新,无疑对学生们的开放性思维的发展是一种限制,学生们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与阅读的契机,连最基本的课内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都做不到,接触课外的阅读读物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抓住课文新鲜的着眼点,提供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读文后产生写作的灵感。例如,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这一组文章中的《两茎灯草》一文时,学生对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严监生印象深刻,课文一波三折的表达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时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写“爷爷的老花镜不见了……”,学生的写作灵感源源不断,更是产生许多思维碰撞的火花,通过课堂的学习进而又让孩子产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课堂外入手,“一切知识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知识并不能涵盖语文的全部,语言的精彩及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多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倡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素材来提升读写结合能力,实现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欣赏文字语言的优美,并能通过文字再现生活的美好。例如,学习课文《开国大典》、《猴王出世》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与长辈交谈来获得有关开国大典以及西游记的典故,并通过自己的整理编写成一本学习指导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基于写作培养阅读思维
        写作与阅读能够真正融合的表现就是学生们能够通过写作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思维,学生通过不断的创新作品,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活跃思维,而当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提高之后,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又会变得游刃有余,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二、小学高段语文中读写结合的意义
        上面笔者已经阐述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对小学时期学生们的阅读与写作的相互结合提起重视,而这种结合不应该局限于课内的语文教材的作品之中,教师们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们对一些优质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与发掘,进而合理有效地将课内外的读写相结合,真正地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也要有所改变,要努力做到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读写的结合进行研究与实践,致力于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杜晋萱.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课外语文,2021(09):34-35.
[2]黄同格.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界,2021(11):38-39.
[3]商艳.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法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09-110.
[4]王旸.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19):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