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张鑫吉
[导读] 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家国情怀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张鑫吉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617067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家国情怀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高中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逐步地接受家国情怀的熏陶浸润。而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整个语文教学当中。家国情怀,强调的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我们就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借助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作为语文老师,则更应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整体的语文教学之中,并采用更生动灵活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融入方式,为学生形成健全的精神人格和国家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家国情怀 融合策略
家国情怀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教育的必然诉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点,我们在进行家国情怀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本文拟就家国情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古往今来,我国一直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平天下的古训。通过对家国情怀的深入探究,我们进一步可以了解到,家国情怀正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的爱,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于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家国情怀体现于多种方面,其中包含了爱民之情、兴国之责与奉献精神等内容,这都是家国情怀的具体展现。
爱民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所讲的:“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党领导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时代品质和重要经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以感恩的心去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爱民之情的具体体现。兴国之责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我们自己的事业和发展过程当中,都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我们需要承担起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奉献精神,为了国家民族未来发展需要,做出一定的奉献和牺牲是在所难免的,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才成就了中国今日的辉煌灿烂。

        二、家国情怀教育融入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深入了解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家国情怀。

在充分挖掘出文本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的内涵之后,对其进行有效地延伸,并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的体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我们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之前,可以收集一些家国情怀的优秀案例、优秀作品,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展示,让学生逐渐形成对其基本的认知。高三教学处于复习阶段,是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复习总结与归纳提升。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课本选文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为国家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和牺牲。例如,在学习诗歌《沁园春》时,我们可以将抗日战争的相关短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抗日精神,然后再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开展深入有效的探究活动,对《沁园春》这篇课文文章进行深入的研讨,进一步地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就教学方式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一线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普遍较为传统,知识讲解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而不会开展相关实践探究活动。而放眼家国情怀的教育,则更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尝试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切身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感受家国情怀。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去参观红色基地,通过在红色基地的学习,更加深切地体悟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拥抱历史,回想我们和祖国曾经共同走过的艰辛的建国之路,在环境的浸润当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及精神。通过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能让家国情怀的内容从书本纸张上干瘪的文字中走出来,更加生动立体,更加贴近于生活,更加真实可感。
(三)建立长期教学计划,逐步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教学,不是某一天突如其来的想法,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工程,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设想、有目的、有安排地逐步进行。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我们可以要充分地挖掘文本内涵,收集相关的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发掘和研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情境融入感,力图在情感和理智两个方面打通个体与家国情怀的融入通路。例如苏轼、苏武,二者作为爱国精神的典范,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和强大的精神人格感召,我们在对二人的生平进行介绍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更多新颖多样的方式,例如播放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苏东坡》,或者苏武牧羊的民间传奇故事演绎,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更强氛围和感染力的教学环境,逐步带领学生融入于其中,使其在体悟古人的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感召和激励,从而逐步形成健全的精神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结语
家国情怀教学,是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中不可回避、也不能回避的思想情怀教育,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导向,用古今优秀的人物事迹树立精神觇标,有助于学生在人生关键的成长阶段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中流砥柱。将家国情怀的教育渗透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是教育的必然诉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所在。
        参考文献
[1]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J]. 郭文娟.  鸭绿江(下半月). 2020(01)
[2]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 王忠国.  长江丛刊. 2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