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背景下五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叶晓辉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的稳定推进之下,对于小学生的教学已经不再仅要求知识方面的理解

        叶晓辉
        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中心小学  525132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稳定推进之下,对于小学生的教学已经不再仅要求知识方面的理解,而是需要进行全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这种情况,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转变教育方式,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化元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本文针对生活化背景下五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活化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作业
   
        为了优化小学数学的教育效果,众多小学校园将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为改善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在生活化的背景之下进行数学教学,数学知识能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达到提升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但是在推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及时进行思考探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标的推进过程中,为了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育与生活化进行适当的结合,可以采用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1]。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通常与实际生活有着较多的关联,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转移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学生的生活中发现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案例,令教学内容富含生活元素,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堂上创造思维灵活的生活化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内容时,学生可能对倍数的运用掌握不足,教师根据将此作为情境创设的切入点,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场景,如学生去商店买两块橡皮需要花费5元钱,学生所处的班级小组一共有6人,每位同学都需要一块橡皮,如果学生需要帮班级小组6位同学帮忙购买应当花费多少?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单个同学与小组同学的人数倍数关系,让学生通过这样生活化情境不仅可以了解到数学倍数的知识理念,也能够是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效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理念的讲解,仅依靠单方面的讲解教学形成了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也很少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相关理念的掌握不够充分[2]。随着教学生活化的推进,小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仅仅依靠数学课本中的内容是不够的,无法满足当前五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生活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并且在选择生活素材时进行细心的筛选,因为生活中的素材有好有坏,学生不能进行准确的辨别。教师通过对素材进行严格筛选和整理,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运用,令教学内容与生活素材完美的契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的关联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内容时,学生们对缺少长方体立体感的认知,这时可以带入生活中长方体的物品,如橡皮、储物柜、铅笔盒等,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生活中具有长方体特征的物品,提升了自身对立体图形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细心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喜好和生活中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避免生活化教学难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为学生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
        为学生布置合理的生活化作业可以巩固学生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在课后完成生活化作业,自己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在实践过程当中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便于学生在今后灵活正确的运用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在考试中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充分发挥出生活化背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3]。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之后,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并且根据物品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计算面积。这个物品可以是生活中的柜子、盒子等,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的特点,考虑是否可以利用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面积的计算,如果可以计算,具有几种计算方法?如果不可以计算,那么原因是什么,学生完成生活作业时不仅要将完成结果告诉老师,也需要将疑问告知老师,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四、提升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解
        在我国小学课堂当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教师不仅需要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也需要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所以教师需要适时的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展现出生活化的教育观、角色观、教学观等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将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讲解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相关内容时,不能仅依靠课本进行讲述,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运用到分数的案例,不要直接说出生活中的案例,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力,也能培养学生探索、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4]。
结束语
        由于小学教学时重要的基础教学阶段,这个学习阶段的数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令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理念的理解程度,令他们可以借助学习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需要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教材内容可以与案例进行充分融合,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和运用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敬华.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29):63-64.
[2]司建芳.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8):81-82.
[3]李岳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析[J].教育界,2021(13):42-43.
[4]游福招.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成才之路,2021(09):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