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点·引线·凝面”——基于整体视域下单元整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黄锦棠
[导读] 受困新冠疫情,本学期教学时间被迫压缩,教学内容整合势在必行。

        黄锦棠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摘要】受困新冠疫情,本学期教学时间被迫压缩,教学内容整合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教学内容整合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单元整统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教学内容整合的策略与思考。单元整统教学遵循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基本整合原则,对教学内容选择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完善认识架构,培养结构化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整体 单元整统 结构化
【正文】
        教学内容整合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点重新梳理、架构,使之形成更有价值和效率的整体。其本质在于根据学情和客观因素,优化教材结构,使之简约高效。教学内容的整合应时代之需,合理的整合策略的运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结构化、系统化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习见之谬
        因教学实际情况特殊,教学时间对师生而言既紧迫且宝贵。老师们被赶鸭子上架,没来得及对教学内容整合进行足够的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以及整合策略的实施,都将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按部就班,均分化教学
        教学时间减半,教学内容总量不变,每个知识点的平均用时等于教学内容总量除以知识点总量,即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间约为往常一半。这是一次正确的数学估算,却是一次显而易见的错误整合方式。其一,知识传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靠的不是教师讲知识,而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妄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单纯地压缩时间授课,最终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听明白,竹篮打水一场空。其二,受线上推荐课的启发,有的老师想着照搬线上推荐课的形式,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个知识点,那么40分钟就能解决两个知识点了。然而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知识点的理解不仅在听,更重要的是练习。
        (二)取舍无道,碎片化教学
        教学内容整合不等于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如果单从考点出现的频率了出发进行挑选,将割裂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得教学内容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整合要以核心素养为取舍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支解与重构,跨越章节或单元断层,走出粗暴加减的误区。
        (三)妄顾标准,机械化教学
        皮亚杰的构建主义认为: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新课标的价值取向中,教学重心从知识本位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课堂教学都应坚持课标价值取向,不偏不倚。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应试化,而对知识点进行机械化灌输,得不偿失。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三重判读
        教学内容整合应在整体视域下,对全册内容进行支解与重组,使得知识更具系统性,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思考,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一)整合之面:内容与实施“整全化”
        目标支配行动。本学期的学科目标是在9周时间(45课时)内,完成全册内容的教学,并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数学素养和心理健康均衡发展。故教师应对全册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全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结合线上教学的情况,对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达知行合一。
        (二)整合之线:知识点之间“体系化”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同化,或引起原来认知结构的改组,从而形成新的认识结构。教学内容的整合应把知识的内在联系显性化,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联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整合之点:知识点教学“自主化”
        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经历了两个多月“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三至六年级都差不多完成了3/4的新授课教学。如果仍按照常规教学模式授课显然不合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实事求是。课前通过简约的自学单,对学情进行摸底;课中,集中精力在重难点进行巩固和突破,充分调动小组互帮学习,各取所需,分层教学。
        三、教学内容整合的绿色通道
        长时间线上教学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给一线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高效地整合教学内容,让使学生在知识、素养及心理同时健康发展,成为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教学策略及思考。
        (一)思维导图:知识架构可视化
        学科思维导图以层级结构为主的图示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结构化表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科思维本质及规律,最终实现学科知识内化。它将知识的隐性联系显性化,对离散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包含了11个知识点内容。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互有联系,如正、反比例的意义相反而运用方法却是一致的。离散的知识点制约学生理解,通过思维导图能清晰呈现知识架构,对正反比例的理解运用将更加得心应手。在单元整统教学过程中,每课时的教学可以围绕比例为主题,逐步完善单元思维导图,通过显性的图示帮助学生内化、提升知识架构。此外,还能通过画图、讲图、忆图等手段进行单元复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和鸽巢问题。在东莞小学数学毕业考近三年的考点中(如表3所示),通过对六年级的相关知识统计可以发现:①鸽巢问题不出现;②正负数每次出现一次在填空题;③百分数每年出现两题,主要围绕“单位1”;④比例、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容最多,合起来要占卷面1/3内容。由此,在整统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的调整单元的教学课时。
        (三)整合教法:素养发展为主线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既可以依循教材中的单元划分内容,也可以超单元划分内容,从而以较统整、优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让数学的认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共同生长,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四大板块组成。相同板块知识之间有较为明显的联系,虽然教学内容在形式有看似不尽相同,但都主要培养同一种或几种数学核心素养。在单元整统的过程中,可以把相同板块的内容放在一起,以素养的发展为主线,通过正向迁移减轻理解难度。
        如四年级下册中,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同属于数与代数范畴,主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教学中都应注注意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重视口算基本功训练、重视运算错误的心理分析;关注计算方式的选择;解决问际问题中培养估算意识;努力寻求合理简洁的算法。依此,通过整合教法,减轻学生思维负担。
        (四)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添动力
        游戏为什么能吸引学生?因为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游戏化的魅力并非来自于机制,而更多地它作为一种媒介所能带来的沉浸性的体验、明确的反馈、可分享可提高的技巧、还有参与乐趣。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教学内容,同样可通过进阶式的任务设置,把大串联在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通过游戏化的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如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是在上学期的再运用,并在线上教学已经完成的教学。把它作为复习课,可能使得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学得不明不白,也可能使得部分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在教学中,可以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消费问题设置成系列情境,让学生在破题中学习成长。
        教师在具体的整合实践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依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背景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顺利、有效地接受和加工新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