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婷
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 361008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引领着学生进行品德的塑造以及优良品质的养成,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国公民所必需的政治思想,教师在初中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培养,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并愿意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以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从中美对话素材出发,探讨如何以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中美对话 家国情怀 教学引导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看待、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时事政治能够让学生更贴近社会生活,了解国际动向,将中美对话素材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政治敏感度,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师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物也越来越多,需要以更为全面的视角和方式为学生提供高价值的教学课堂,以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展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涵盖了情绪、学习、品质、精神、法治、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磨练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中,家国情怀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当为学生进行爱国精神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感悟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追求,为学生的品德塑造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与其他各国的交流必不可少,开放的外交政策使得国家之间的往来越发密切。然而,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摩擦也越发频繁,近期的中美对话暨是个典型例子。中美对话中体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也表现出两国国情、政策的本质不同。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将中美对话素材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际上是为学生展示更全面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和方式更深刻地去了解国家的概念,更深入地感知到中国的繁荣昌盛,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和案例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承担起实现“实现中国梦”的责任。
二、将中美对话素材巧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精挑细选对话素材,由小及大燃起学生爱国之情
在引入中美对话素材时,教师要有自己完整的构思,能够明确自己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围绕着课堂内容进行素材的选取。在将素材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素材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益于学生家国情怀的提升,素材的切入点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只有教师做好了完整的规划设计,课堂的整体实践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够从教师的教授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本单元第六课《“我”和“我们”》教学中结合班级事例,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如何成就个人,个人又应当如何回馈集体”这两个重点内容的讲解,而后由小及大,精选中美对话中最美翻译张京的事例以及外交天团的事例,将个人的发展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成长进行联系讲解,以时事作为教学切入点来强调中国发展与当下青少年的密切联系,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在第八课第二目《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过程中,笔者融入中美对话相关素材,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中国的发展史进行联系,以实际性的事例和具有概括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有所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恰当的引入和融合,学生能够感悟到国家的腾飞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付出,国家的发展又为个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学生能够将自身与祖国发展相结合,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的成果,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愿意为实现中国梦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精心设置导入方式,借助网络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好的导入,能够起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起始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思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也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展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爱国情怀的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设置良好的导入形式,让学生从导入情境中更深入地感悟家国情怀。
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教师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能够更快速地理解课堂教育内容,也能受到更大的冲击性从而更深刻地进行记忆。例如在进行《品出情感的韵味》这节课的教学时,笔者把中美对话素材作为爱国情感的激发点,导入时借助网络直播形式,让学生观看中美对话现场,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体验环境,发现学生在精彩环节之处都能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掌声、这激动就是所谓的爱国情感、家国情怀的驱使结果,自然而然引出课堂内容,又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例感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巧妙设计探究环节,古今对比提升学生家国担当
学习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足够高,充分地去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课堂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才能够算得上优秀。合作探究教学策略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引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合作探究”的思路,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教师在引入中美对话素材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悟,阐述自己所理解的家国情怀,以行动践行爱国担当。
例如在进行《青春飞扬》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树立起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自主自觉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成为自信自强的青少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信自强的事例、名人名言等,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竞赛,丰富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让学生从事例榜样中汲取力量,达成本节课教学目的。最后,笔者设置了探究环节,以中美高层对话的照片作为引子,一张是辛丑条约时的情形,第二张是2021年3月18日的中美对话图片,其中杨洁篪的话被加粗展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让学生对比两张图的不同,并合作探究原因。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更能够了解当下中国的进步发展,明白中国当下的繁荣昌盛以及今天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明确中国当下的进步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国家的自信自强密不可分,与每一个人的自信自强密不可分。爱国主义就像一股不竭的精神涌流,将个体与国家和民族融汇在一起。“少年强则中国强”,现阶段,中学生爱国就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中,自信自强,认真学习,做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长大后为他人、为社会努力做出贡献,报效祖国。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汲取同伴智慧,通过合作交流提炼探究成果,通过课堂展示发表观点见解,通过质疑、追问及点评等方式拓展思维、达成共识。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升起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家国担当情怀,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教师更应该承担起教导学生的责任,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为目标,对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与引导,增强学生对国际形势的敏感度,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学生体验,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