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
黔江区黑溪初级中学校 409027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与学生的情感、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导入如果能与他们的体验。生活相对接,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但事实上初中生物的教学往往会忽视导入的环节,学生会直接接触课本,直接接触课本所要阐述的认知,尽管在表面上节省了时间,让他们进入学习的主题,其实却让他们的思维缺少过渡的地带,造成新旧认知对接的困难,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变得紧张。过度的紧张不利于素养的生成,也不利于课堂往好的方向发展,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精当的导入也势在必行,也是学生对趣学生物的一种愿景。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导入
一、在问题中导入,让思维进入课堂
对一堂课来说,开头总显得重要,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注重开头的精当。精当在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如果教师的导入从问题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一定的区域,进而让他们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问题的导入要注意方式,首先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其次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多样,不要单调。可以将问题呈现在画面里、情境里、声音里,让问题变得可亲。最后,问题的导入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让他们更乐于参与。以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动物的发育”为例,教师先展示一些鸟的图片,让学生说出鸟的名字来。这些鸟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或者听说过的种类,但他们不一定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来,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上来了。接着教师播放一些鸟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鸟。问题进一步深入,学生对鸟的认识也在深入。接着教师问学生最喜欢什么鸟,明显地教师的提问一方面在催生学生的思维,另外一方面又在对接他们的精神领域,让学生的情感与具体的教学环节对接起来。教师再问,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鸟。比如燕子,学生会说它是益鸟;比如喜鹊,学生或说,它的到来代表有喜事;比如戴胜,学生会说,它长得好看。思维与情感交错着发展,问题的导入,让课堂灵动起来。当然这些问题的铺垫,是为了教师最后的引入。教师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鸟,这是因为这一切都离不开鸟的生殖和发育。显然,教师一步步地以问题为基线,将重要的话题引发出来,也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原点,开启新的与鸟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的思考。
二、在实验中导入,让思维充分体验
对生物学来说,有许多的现象、原理、概念直接让学生去背诵,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理解了,也很难被他们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植入实验,让学生多一份直观的认识,多一份触手可及的体验。对实验来说,课本上有的,教师要充分地展示给学生看;课本上没有的,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创设出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可以从实验开始,让学生尽早地进入生物学习的模式。导入的实验,与正常的课本实验不一样,它的主要特征是短小、有趣,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样导入的实验要让学生有参与操作的可能,让他们与要涉及的课题有更多元的体验,当然也要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导入的实验,往往是开放性的,它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窗口,让他们通过实验,感知不一样的生物世界。还以“动物的发育”为例,在实验导入前,教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问题,旨在让他们异想天开地去随意地想象。对学习生物而言,需要学生有一个肆意想象的机会。随着对这个问题想象的深入,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如何证明蛋壳有气孔。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教师想通过实验证明给学生的一个生物现象。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鸡蛋,这是实验中的相关实物。学生先看一看、摸一摸,再用放大镜观看,他们想通过这些方式能看到蛋壳有气孔。学生的猜想在继续,偶然地,他们将鸡蛋放到了水里,看到了有气泡冒出来。大多学生都进行这样的实验操作,也多看到这样的实验现象。
明显地,这个实验的引入,让学生直接进入了本节课的内核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在思辨中导入,让思维不断深化
导入对初中生物而言,就是让学生更好地与所学习的认知进行对接,进而更好地生成能力。思维也要在导入中得到深化的机会,进而让思维能有计划地、连续地得到发展。深化思维的有效方式就是让学生去思辨,对学生来说,思辨就是学生不断质疑的过程,他们不断地与课本、认知、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在导入的过程中就进行思辨,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耕。还以这节课为例,教师先是播放一些与家蚕有关的视频,从芝麻大的卵开始再到做茧、成蛹结束。在观看之后,教师让学生说出家蚕的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即从卵、幼虫、蛹、成虫的四个时期。接着教师引入这样的思辨话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对吗。正方认为对的,反方认为不对。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引入与变态发育相关的内容中。对于变态发育这一话题来说,学生很难对相关的认知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激发他们思维的参与,进而让他们投入其中。正方认为,这是歌颂的一种奉献精神,不会有错。反方认为,从刚才的视频可以看出来,蚕虽然吐完丝,但没有死亡,我们看到的是可以扭动的蛹。正方说,这句诗难道要改成,春蚕啊,你没有死;你成了蛹。但反方说,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长足的训练,也让他们对相关话题的认识更深刻。
四、利用热点导入,树立生命观念
初中生对现时代的生命科学、人与自然问题、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社会热点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就是与当前社会的许多热点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积极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指引学生积极开展探讨、分析活动,领会生命观念。例如,开展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近期宜宾发生的地震,让学生明确地震之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向宜宾调拨大量救灾物资,并提问学生:(1)参与救援的武警战士和防疫人员必须要注射破伤风的疫苗,这是为什么呢?(2)地震后,灾区紧缺饮用水,水污染最多的是由于大批死亡牲畜会滋生大量病原体,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疫情产生如何切断传播途径?(3)防疫人员给灾民注射疫苗,这些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方面?(4)如果你作为心理辅导专家,你应该怎样帮助那些灾民呢?所以,学生通过热点事件,探讨了国家地震后采取的应急措施,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利用新闻导入,培养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宣传科学,辨别伪科学,鼓励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激励学生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教师先引入、讲述“中国四大迷案”之首的白银连环杀人案的新闻。白银连环杀人案手段极其残忍,极具隐蔽性,案情复杂,造成社会巨大恐慌,二十多年都无法破案,人民惴惴不安,活在恐惧中。直至2016年8月,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Y-DNA遗传标记,才最终破案。利用这一新闻事件,学生增长了生物见识,进一步掌握了遗传信息库等丰富的知识,并意识到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侦查取证的能力,还能够更好地保障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总之,导入要对接学生的学情,又要对接学生的兴趣,更要对接他们的情感。精当的导入可以说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创设精当的导入,以让学生的思维能进入到新课创设的气息中去。
参考文献
[1]沈小明.浅议农村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技巧[J].中学生物学,2018(12):73.
[2]徐彩彦.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