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境”入情—情境教学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阮春霞
[导读]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阮春霞
        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中心学校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播放乐曲、结合插画等方式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古诗文的王国,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领略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运用

        教学活动的实施少不了教学方法的运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则能够让课堂教学彰显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高速、更高效。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在对中国情境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取自古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之意,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情境教学的创设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一直作为中国文学描写的一种极致,被众多的创作者所苦心追求,因为只有将读者引入文学作品所创设的情境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热切的关注与更强烈的共鸣。
(一)播放乐曲、调动感官,产生共鸣
古诗文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有事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诗与曲,自古就是姊妹艺术。优美的乐曲,能调动人类的感官,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情感创造条件。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
在李煜的《虞美人》学习导入时,可先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虞美人》这首歌,学生们马上会沉浸在音乐的情感氛围中,趁着这种情境气氛,老师导入:诗人李煜忽悠几多愁呢?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就让学生观看一段琵琶演奏的音乐视频《汉宫秋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目睹了“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等指法,还领会了“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意境,而且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艺术以及她在音乐中所表达、寄寓的情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可见,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是巨大的,悦耳的音乐可以吸引学生投入情感进而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情境,感知文本内容,领悟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使他们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化的优雅与魅力。
(二)结合插图、再现画面,体悟情感
    别林斯基说:“诗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领使思想涉透休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之中。”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再现诗词画面,创设教学情境,用丰富的颜色、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了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输快的情境中,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

看画论画
        比如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一文,作业本“任务一”中有这样一题:请仔细观察下面四幅插图,对照课文,用四字词语概括画面内容,并按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课堂中,师生课可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插图来复述文章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着画面进入木兰替父从军、英勇征战的情境,再次领会木兰“巾帼英雄”这一形象;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根据画面中先后出现的情境进行背诵,不但降低了背诵难度,也提高了背诵效率;同时,无形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绘画叙画
        教师把握准古诗文的感情基调,运用相应的语调、语气、语态,绘声绘色地描述画面,把学生的心绪,牵进教师构建的情境中,悟其境、会其意。如李清照的《如梦今》:在开始讲课时,可先以亲切柔和的语调描述画面:“有一个如画的地方,一抹斜阳将余晖撒播在清澈的湖面上,湖中藕花盛开,绿叶如盖;湖面小舟飘落,鸥鹭飞翔,湖边垂柳倒映,亭台静卧;有一个年轻、快乐的女子,和她的伙伴们在此嬉戏玩耍,举杯畅饮……”轻缓、动情的导语,可将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使他们仿佛看到了摇曳多姿的绿荷,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了欢快划动的桨声。
三、情境教学下的教学建议
(一)重视诵读法的运用
        诵读法的运用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借鉴。学生通过语音、语调从直观上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加强对诗歌的记忆。在诵读中,学生形成对诗歌情境的自我感知,形成自己的情境构造能力。然而,学生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好诵读的基础上做好引导工作。
(二)重视“情”与“境”的分析
    诵读本质上是一种情境引导。情境教学法很多时候是将言语转化为可感知的图片构成的“境”,这个“境”与诗歌的“境”本身是有区别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继续通过对言语本身的品味,去体会语言的真正含义,从而正确感受“情”的内涵。
(三)丰富语言与文化的积累
被选入教材中的古诗文,基本上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含现代语文要求的“工具”与“人文”的双重内涵,教师需要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更好地完成对情境的理解,实现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像古诗文这样言简义丰的文学艺术,教师只有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情感,扭转常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运用多重手段创设情境,应用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将学生带进深邃的、充满魅力的中华古典文化中去畅想、遨游,去开拓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感兴趣的古诗文天地。





参考文献:[1]周朝录.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6)
                [2]马春青.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2016(4).
                [3]李勇鸿.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育,2016(7)   
                [4]刘博琳.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探究.《新课程(中学)》,201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