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佶
萧山区临浦镇第三小学,浙江 杭州 311251
回顾小学作文教学,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像力,用固定的规范和格式压制学生,制造一个个套中人,产生出一篇篇套中文。笔者随意翻开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本,“定势作文”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学生的作文仿佛是“克隆”出来的,从题材到结构大同小异;再翻开三到六年级的作文本,除了篇幅长短有所变化外,“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大都也是“克隆”出来的同一样板,很难说作文的题材有多少扩展,表达方式有多大变化,作文水平有多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感情虚假肤浅,主题苍白无力
由于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求学生的作文主题倾向崇高、光明和美好,礼赞现实生活的幸福和发展远景的诱人,结果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注意从生活实际选材,不注意写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真实想法、真实体验,不去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
—— 题材雷同陈旧,写作范围狭窄
先行的主题天然的决定了取材。如写到家庭生活,内容往往表现家庭的幸福快乐:父母如何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自己;犯了错误时如何教育自己,却很少有学生写到家庭中的烦恼和不幸。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但千篇一律,如出一辙,而且内容陈旧不堪,不忍卒读,更无从谈起有什么新意和个性了。
——思路定式僵化,布局程式严重
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灌输使学生的写作不敢突破文体框框的限制,诸如叙事模式、议论模式、写景抒情模式、应用文模式等等,都深深积淀胸中。一个题目,一篇习作,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千篇一律;选材,立意,构思,如出一辙。象读后感,完全遵照“引”、“议”、“联”“结”四个部分先后布局,近似八股,从而成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陷入严重的程式化,模式化。
以上种种弊病广泛存在于学生作文中,这不但严重限制了学生感情的发挥,思维的发展,还会导致学生人格的分裂,即作文和做人的背离,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形成。本着以上认识,笔者对如何跃出“定势作文“的瓶颈,于教学中做了以下两方面探索。
一、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进一步”——海阔天空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当今小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
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三方面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1、无欲不举笔:设计突发情境,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一个班风纯正的班级里,集体活动常常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如果语文教师同时又兼任班主任,那么,这样的机会是应该予以关注和发掘的。生活中不缺乏激情,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激情。
2、无趣难下笔:展现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需要的迹象,更应当随时随地不失时机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需要的情境 。
比如说明文的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明白朴实,难以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但如果教师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却能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并带着某种目的和需要去写。
3、无情难成文: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话题的作文(六年级)。当我把话题写出来的时候,教室里一篇唏嘘之声,还有人作呕吐状,更有人说“肉麻”。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是迷惘的,心态是麻木的,心理上是反感的。想起当今学生感情贫乏的话语,看看自己的处境,我也感到措手不及。我再也微笑不起来了,脸色也突然庄重起来。
“今天的作文使老师想起了我父亲的三次眼泪……”(注:此处省略,大意是讲父亲为了我的生活、学习和成功三次落泪的故事)
同学们:面对父母,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再次扫视全班,他们的表情是严肃的,心理上是内疚的,于是把作文本打开,开始了他们的真情流淌的作文……
最后我要说: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跃出“定势作文”的瓶颈也就在情理中了。
二、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进一步”——海阔天空
1、丰富写作题材,打开写作思路。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题材十分重要。题材哪里来?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要从小学会扑捉生活中小浪花,知道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一连串小事都值得一写,都是很好的题材,使学生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题材,如:从我到我们的集体,到家庭、社会。我对学生说你们对自己的家十分熟悉,可以写《我的家》《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家庭的欢乐》《星期天我在家里》等等。学生们听了恍然大悟,生活中写的事太多了。
2. 师生共同命题,开拓写作思路。
解决了写作题材后,还要考虑出好作文题目,因为好的作文题目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而感情真实的文章来。过去老师主观出题较多,学生只能奉命作文。
题目出得好,能开拓习作思路;反之,会封闭作文的思路,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多种写作内容的训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掌握多种文章的写作规律,培养创造力。
3、开展发散思维,活跃写作思路。
“思维”是写作的重心,是架设生活与文章的桥梁。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多次反复,螺旋上升,不断深化,开展发散思维是打开写作思路的重要环节。“一体多练”和“一事多写”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多角度地思维,从而活跃写作思路。
“进一步”——海阔天空,跃出“定势作文”的瓶颈就是要打破框框,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既要有思想感情上的自由,又要有笔墨的自由,不轻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写什么,怎样写,不受限制,没有约束,更不要被一些人为的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让学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异彩纷呈、个性各异、闪烁着真我风采、具有独创性的“精神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