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践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内容和形式的评价标准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作者:秦涛
[导读]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被赋予了全新的教育内涵,

        秦涛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杨西小学,江苏  徐州  221100
        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被赋予了全新的教育内涵,也因此而引发了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并积极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以实现重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从实践背景出发,对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标准展开了思考,希望能够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标准;实践角度
引言: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价值体现在能够直接反馈到学生的日常应用当中,并通过学生的实践使用来体现出于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在新时期的评价标准设定来说,应当考虑教学的实际性、适用性、综合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如此才能够客观真实的对教学活动作出评价,帮助教师更好掌握教学推进的节奏。
一、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当围绕教学的全过程来进行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之间的往来互动,因此在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不光应当将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同时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的实施需要分为两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课前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组织[1]。在这其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计划定制以及教学内容选择上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以往人们习惯于将教学评价的标准都集中在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上,反而却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接受能力以及融入程度。这样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位置得不到凸显,教学评价的功能完全发展为了对教师能力的评估,却失去了其本身应当具有另一层指导意义,从而导致教学评价的实际价值受到削减。因此新时期的课程评价标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过程来衡量——考察教师对教学内涵的理解。
        2.从教师对于教学实施的过程来衡量——考察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
        3.从学生对于自身提高的过程来衡量——考察教师对教学安排的是否合理。
        从以上这三个层面来说,囊括语文课程从准备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并且综合考虑了师生沟通、教学氛围、教学理念等各个层面,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课堂的整体效果,从而使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出了“以学定教”功能。


二、从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性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不仅包括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也涵盖了教师、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教材文本的对话感悟。并且根据对话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这种对话内容划分为理解性、教学性、反思性对话。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标准当中,应当将这些对话内容也一并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2]。
        1.对话文本。语文教学的开展时符合建构主义标准的一门学科,其在教学过程中不光考验学生对于文本材料的理解,同时还强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从散乱的知识点当中整合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使用多种教学手法来促成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情境教学,根据学生接触的文章类型不同,来为其创设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时,由于小学生年级较小,因此对于海难的理解并不深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海难船只沉没的片段,使学生更好地带入到阅读情景当中。
        2.师生对话。师生之间对话考察的是教师个人对于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能力需求的把握情况,也就是强调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落实在教学活动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为学生开开展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分层教育手法来为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古诗《静夜思》 时,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需要背诵古诗,并了解古诗意境内涵;而对于一些成绩优异的的学生,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深刻掌握古诗内容之外,还需要学生能够使用现代文格式对古诗当中所描绘的的场景进行描述,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字构建能力。
        3.生生对话。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置留出充足的自主发挥余地,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当中。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身对于教材文本的感悟,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吸收彼此的优秀思想来实现取长补短。
三、课堂评价标准应当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的契机
        课堂评价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授课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素养,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的专业水平。因此需要充分的发挥出课堂评价的指导性功能,以及给予教师更加中肯的建议,从而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采用他评的方式,对教师组织教学的合理性、实效性、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评价,需要突出对教师能力的肯定,但是同时也需要明确的指出不足,以促使教师获得更好的提升;其次需要教师通过自评的方式,在主观层面的上讨论对于教学的整体感受,以保证教师能够对于评价给出的意见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最后还要结合学生随堂测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认知自我,改善不足。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语文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当随之调整自身的功能模式,以此发挥出更多的实际价值,促进师生群体能力的共同进步,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温婷.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有效课堂[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7):170.
[2]陆海珍. 多元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