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木兰
广西岑溪市第二中学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将书本上的文字描述以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展现的教辅工具,在教学中受到了教师的广泛欢迎。高中数学教学中,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直观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关键词:情境;多媒体;高中数学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较强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认为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枯燥乏味。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令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1 选择合适的情境教学素材
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是保证情境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情境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应用的情境素材主要来源于数学教材、网络故事、历史事例、日常生活实际等。
举例来说,在讲解“不等式”时,笔者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糖水为例,创建了情境:“大家都喝过糖水吧,并且知道一杯水中放的糖越多,这杯糖水就会越甜,现在假设这里有一杯 500 g 的不饱和糖水,其中溶解的糖的质量为 50 g ,为使糖水更甜,又在水中加入了 50 g 糖,假设此时糖水仍未达到饱和状态,请用数学语言解释一下这杯糖水变甜的原因。”接着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操作。学生:“最初糖水的浓度为×100%=10%。加入糖后,糖水的浓度为×100%=18.18%,18.18%>10%,所以加糖后的糖水较之前更甜了。”笔者:“现在将糖水中的数字一般化,即最初糖水的质量为 A g,含糖 B g,之后在糖水中添加 C g的糖,得到更甜的糖水,请用不等式解释变甜的原因。”学生:“。”笔者:“从生活实例中可以看出,糖水的质量A必然大于其中溶解的糖的质量 B ,并且 B 与 C 的质量均大于0,则可得出一个数学结论,即若 A>B>0,且 C>0,则有。”通过将不等式的学习融入生活场景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令学生认识到生活当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情境
素质教育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以情境教学为例,学生应当养成能够将情境中的文字、图片转换为数学符号、方程、规律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还不够强,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复杂的生活情境加以简化,便于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于等差数列定义的认识,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两道题。第一题,我校体育馆观众席分成A、B、C、D四个区域,其中A区域共有20排座位,从第一排起,各排的座位数为:38,40,42,44,46,···;第二题,全国统一鞋号中,女鞋的尺码数由大到小可排列为40,39.5,39,38.5,38,37.5,37,36.5,36,···。
其次,笔者向学生介绍道:“在前两天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数列的概念与形式,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数列模型。现在请大家一起观察屏幕上显示的数列,并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在思考两三分钟后,学生回答:“第一题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值为2,第二题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值为0.5。”笔者:“很好!对大家的答案加以总结可以了解到,这两道题中,从第二项起,每一个数与前一项相减所得的值都是一个常数。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则为这个数列的公差。用数学语言描述等差公式的公差,假设用 an 来表示数列中的某一项,那么 an 的后一项为 an+1 ,可以得到等式 an+1-an=d ,n∈N +,其中 d 为常数。”最后,笔者在大屏幕上将等差公式的概念展示出来,并且将概念中的重点部分用红线标出。通过这种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将其中的数列关系提取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数列共同点,自行推导等差公式的概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记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还能令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使其养成借助数学视角看待世界的习惯。
3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实践型、创造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开始广泛应用于高中各学科的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在学习计数原理的过程中,排队问题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若采用直接教学的方式,则可能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了一个排队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具体来说,首先,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示7个学生的照片,要求学生将这7个学生排成一列,并要求其中的甲学生不能站在队伍的最左端,乙学生不能站在队伍的最右端,问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共有多少种排队方法。其次,笔者将班级内的学生依照座位分成4—6人的小組,给予学生5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讨论后,学生给出了三种排队方法。第一种,从甲来看,由于乙不能站在队伍的最右侧,即在甲站在队伍最右侧时,有 A66 种排队方式,在甲不站在队伍最右侧时,有 A51A51A55种排队方式,那么满足题目要求的排队方案共有 A66+A51A51A55=3720 种;第二种,由于甲不能站在队伍的最左端,那么除去甲站在队伍最左端的共有 A61A66 种排队方式,但这些排队方式中包括乙排在最右端的共 A51A55 种,因此,满足要求的排队方式应为 A61A66-A51A55=3720 种排队方式;第三种,在不考虑甲乙位置的情况下,这7个人的排队方式共有 A77 种,其中在不考虑对方的情况下,甲站在最左端与乙站在队伍最右端的排队方式均为 A66 种,其中甲站在队伍最左端同时乙站在最右端的排队方式有 A55 种,整理可得,满足要求的排队方式为 A77+A55-2A66=3720种。
总之,情境教学是一种主要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令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其实践能力,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游佳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2]查进林.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