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地理新教材的对比研究——以“水循环”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作者:刘希 张建国
[导读] 本文以“水循环”为例,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四版新地理教材进行对比
        刘希  张建国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本文以“水循环”为例,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四版新地理教材进行对比,从在教材中的位置及名称、知识框架、教材比重、导读、学生活动和图表类型和数量6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教材使用的角度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材分析;水循环;教学建议


一、问题提出
        教材之于国家和社会,之于教育教学,有重大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课标的颁布,“一纲多本”的趋势日益凸显。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旧版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和新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相继出版了新教材,以适应新时期的新需要,但是,由于对地理课程标准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存在差异,下面就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
        “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四版地理新教材中的“水循环”进行研究。
        2.研究内容
        (1)“水循环”在各版本地理教材中出现的位置及名称;
        (2)“水循环”在各版本地理教材中知识的框架结构;
        (3)“水循环”在各版本地理教材中的比重;
        (4)“水循环”在各版本地理教材中的导读案例;
        (5)“水循环”在各版本地理教材中的学生活动设计;
        (6)不同版本地理教材中图表类型和数量;
三、研究结论
        笔者通过水循环在教材中的位置及名称、知识框架、教材比重、导读、学生活动以及图表类型和数量等6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两个维度得出结论,下面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两方面进行论述。
        1.不同程度体现了课程标准,促进了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普通高中地理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要求“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5]” 课程标准是教材研制和开发的依据,极大影响了四版地理新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材结构安排。
        教材结构安排上受地理课程标准的影响。例如,人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地理教材,主要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和“水循的地理意义”。湘教版在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介绍“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之前,添加了“水的行星”,介绍地球上的水,在其后添加“洪涝灾害防治”,具体讲解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2.现代地理学研究不同程度融入教材内容
        现实中,3S等地理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与我们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而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却出现了一定的“空无” [6]。四版地理新教材,不同程度融入了地理信息技术。例如,湘教版地理教材中的黄河三角洲不同年份卫星图像对比、遥感技术监控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也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了新视角[6]。四版地理教材,不同程度融入了人本主义地理学。例如,中图版地理教材阅读中,全球水量平衡研究尺度的转向、北京海绵城市建设;湘教版教材活动中,黄土高原生态整地方式——鱼鳞坑;其他教材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探讨。
四、教学建议
        通过对四版新教材进行分析对比,在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从教材使用角度,为地理教育教学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第二,熟读教材,整合教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修改;第三,教材使用:超越“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1.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要求教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把握标准反映的理念和思想,把握教材内容,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爱国主义教育,古来有之,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不同的内容。21世纪以来,爱国主义的实践性增强,与人的行为联系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防灾减灾教育、节约与保护自然资源等[6]。地理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教师认真研读地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如:水循环的强弱变化,会带来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学生防灾减灾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熟读教材,整合教材,融入现代地理学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标表的颁布,“一纲多本”的趋势日益凸显,每个版本的教材,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都存在差异。因此,要求教师认真研读各个版本的地理教材,把握教材内容和编写理念,对各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此外,要求关注地理学科发展前沿,将现代地理学研究融入课堂,使学生更好理解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地关系,拓展学生视野。
        3.教材使用:超越“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教学离不开三个主体:教师、教材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三者关系可以表述为教师用教材教学生,学生是沟通教师和教材的桥梁,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事时,要重视学生作为具体存在、个性化存在和特定存在的作用,使教材和学生统一,发挥教材的现实意义[7]。
参考文献:
[1]樊杰,高俊昌.地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6-49.
[2]王建,仇奔波.地理必修1[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41-44.
[3]王民.地理必修1[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53-57.
[4]朱翔,刘新民.地理必修1[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84-9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6] 周维国,段玉山,张佳琦.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演进特点与未来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1):104-110.
[7] ]安桂清.教材使用的研究视角与基本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6):69-74.
作者简介:刘希(1997—),女,四川乐至人,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