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造型基础教学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作者:邱卉
[导读] 对建筑造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改革措施等进行了简述,
        邱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    对建筑造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改革措施等进行了简述,构建适合建筑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无缝对接后续建筑学专业的学习。通过课程实践,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该体系也可以为建筑学其他课程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建筑造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建筑造型基础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和该学科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近年国内高校新增设的建筑学课程数量颇多,而教育手段则囿于较为闭塞的氛围或沉浸于过于玄妙的高谈。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的这门课程教学思路均大体沿袭自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布扎体系),偏向于采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1];其中的平面、色彩与立体三大构成内容因为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间的差异,课程结构设置比例平均,这对于当今的建筑专业来说不够合理科学。而在课程实践中偏重技法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偏于保守,评价体系也不够全面客观,不能与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相匹配,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不断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构建一套适合当下建筑学专业培养要求与特点、兼具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筑造型基础教学体系变得非常必要。本文将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对建筑造型基础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探索。

一、建筑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专业教学的认知与观念存在偏颇
        对于建筑学专业的造型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视觉信息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分析、理解和深刻把握对象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有对未知领域自觉的探求与熟练掌握技能的表达能力——即眼睛、大脑、手一体的训练,涉及到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将建筑造型基础课仅仅看作是技法课的现象,课程中充斥了大量技法的训练和对众多既成事实的重复,过于强调对手的训练,使得技巧方法重于创造性。个人的体验与自由探究能力的训练被忽视,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直觉审美天性。课程成了程式化的体力劳动,失去了感知教育的根本目的。强调技能学习而轻视思维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有些与时代脱节而又急功近利了。[2]

2.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专业特点脱节
        建筑造型基础教学有其特殊性,其目标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造型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将造型基础训练与专业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得前期课程与后续课程有效接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不断学习来自艺术和建筑行业内部的各种信息知识,更新教学思路,以便应对来自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挑战,要不断细化或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建筑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多与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相一致,以布扎体系的形式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法,又以包豪斯体系下的三大构成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均未得其精髓;且结构设置较为平均,无法体现出建筑专业特殊的教学要求,使其造型基础教学在整体的建筑基础教学框架中陷入困境。[3]

3.教学方法的单一
        培养学生的感知力与创造力是建筑造型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学生在不同的表现方向和不同观察角度会呈现的不同造型样式,甚至使用的造型工具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在受布扎体系影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受到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的局限,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等待教师提供现成的理论知识,试图给出唯一、标准的问题解决方案,属于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按部就班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机械操作缺乏思考,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

4.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建筑造型基础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该涵盖学生的学习态度、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诸多方面。但是以往只对最终图面效果进行评价的方式有些片面,不能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与不断尝试的重要性。且对于不同成果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太强调成果的准确性,忽视了独特性。在追求多样性的当下社会里,这样的评价系统对有着不同特点的学生是不合适的,既不利于个体个性的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也难以提高。

二、建筑造型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1.突出专业特点,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创造形态能力是当代造型基础教学的重点。

需要用“主动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代替“被动造型技能训练”的授课方式,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放在造型基础教学的首位。在具体的教学训练中,教师不应囿于传授单纯的个人艺术经验,而要允许学生思维与视角有不同方向的发散,让学生把精力放到创新的思维领域中;不要拘泥于形象的客观准确表达,要更多地去思考主观设计的创新形态;运用已经掌握的造型手段来介入,通过手的劳作与不断的实验来探求造型发生的各种可能;引导学生感知与思考,并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观看与视觉经验。
        教学中需要明确艺术与建筑的深层关系。建筑基础造型教学应该与艺术学院的基础造型教学在目的和方法上有明确的差异。建筑专业的学生是通过绘画的手段去学习如何观察分析视觉现象,丰富视觉经验,熟悉视觉表达,建立符合艺术本质规律的思维方式,在体验中学习自己的艺术语言,学习目的是最终能运用到设计中。
        为了突显建筑专业的特点,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设计本质的思考与训练:教学模式要从二维表达过渡到三维思考,将三维空间训练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入的空间练习题目,加强学生对空间的认知,以空间模型为媒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抽象空间的设计能力。[4]空间训练前一个作业是以抽象的、小尺度的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个模型的实验性操作来探索和认知空间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后一个作业则采用课程与竞赛结合的方式,探索空间与材料、尺度、建造的关系,在竞赛中学生组队自己动手搭建完成1:1的小建筑。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偏重空间训练和强烈的实践性特征,一方面更好地体现建筑专业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团队合作能力。

2.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童寯曾言:“情趣在此之重要,远胜技巧与方法”。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重新审视设计、审视生活,以兴趣促生认知,来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强调学生的切身体验;同时需要避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公式或者手段,让学生能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去形成自己的思路,在其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纵向比较,来确定个人化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方法。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是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形成研究方法的过程。
        教师需要分别对个人的思考方向加以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鼓励他们做出各种不同的尝试与实验,而非在统一目标要求下锤炼造型技巧。最后,根据学生的作业成果单独分析与讲解,引导学生在他所创作的方向上更深入地去实践,让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达到教学成果的多元性与差异性。
        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慢慢地建立“创造形象”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艺术潜质;尤其在学生的作品评比中对具有独特思考能力和独特观察角度的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就使他们从艺术“被动”的旁观者的角度转变成到“主动”的艺术实践者,最后变成自觉和积极地去进行造型表现。
        
3.构建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以往只对作业最终成果进行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估没有得到体现。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增加过程评价的方法。
        过程评价是在每一个阶段的练习完成后,包括口头表述、构思与创意的评价、表现评价等。过程评价纳入考评内容之一,占总成绩的30%。以答辩的方式进行,针对每个人的创作思路进行总结和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直接的掌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聆听也能相互启发,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改变以往用同一标准评价成果的方式,从准确性、独特性和丰富性程度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果,这样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结语
        在建筑造型基础教学设置中我们需要紧扣专业特点,将三维空间训练作为课程的重点,在自主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强化体验与感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造型设计方法、加深对建筑的认知。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积极参与建造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同时将空间处理能力作为整个专业学习的基础,渗透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促使学生对建筑的思考,对今后的建筑设计产生更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幸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J].中央美术学院,2013
[2]朱丹.建筑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2006
[3]滕夙宏 袁逸倩.空间初体验-天津大学建筑初步课程中的建造教学实践[J].新建筑,2011
[4]杨栋.建筑与美术教育的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作者简介]邱卉(1986.11),女,汉,湖南益阳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