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方式,创新实践——谈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作者:郭柒玲
[导读] 当前我国小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工作不理想,主要是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郭柒玲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 526074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工作不理想,主要是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方法陈旧、单一以及德育教育体系缺失等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所以,我们德育管理工作者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自觉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对策
导言:
        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接受正确的道德教育,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成为综合型发展人才。这不仅是我国当今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可是,从目前我国小学管理现状及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很多农村小学在德育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实际运行状况来看,很多小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学科教育而不关注德育管理。尽管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精力,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可是,一些学校没有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及学校的重要意义,使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不突出。
        其次,很多学校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使工作开展没有针对性,不能准确把握方向。
        再者,德育内容脱离实际。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存在着德育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反映了小学教育对于德育教学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德育教育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德育内容不能产生长期的教学影响。所以,解决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中德育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是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深度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环境中的德育内容缺失,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最后,学校缺乏经费也是影响目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其他文化课程一样,均需专门的工作人员或教师。可是,受有限经费的制约,学校只能将经费投入数学、语文等与升学相关的课程中,这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获得较大的支持,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 开展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误区
        除以上提到的德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外,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误区。现今,许多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衡量小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其能否按规定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成绩是否优异等。这些衡量指标忽略了学生个体包括性格的差异,评价非常局限,不具备客观性。与此同时,很多德育活动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开展的。很多学生由于害怕教师,都会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可是,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就无法按照德育活动要求对自己进行约束。所以,笔者的观点是,目前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一定要杜绝形式化,关注学生自我反思及自我约束能力的养成,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使其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同时,教师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避免单纯的口述,因为小学生很难接受这样枯燥乏味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该过程中塑造正确的道德观。


3 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以及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并且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知识储备、年龄特征、接受水平等进行全方位衡量,按照循序渐进及由浅入深的原则,制订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步骤。
        首先,构建小学德育管理网络体系。校长、班主任、德育主任、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是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领导小组成员。他们的基本责任在于合理协调校内外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有效监督、指挥德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好宏观调控及检查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对学校德育水平进行分析及评定,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新阶段,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教育工作的需求。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工作开展也慢慢走向多方法及多渠道的道路。所以,学校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还要设置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相关教学中融入德育活动,并将其拓展到校外活动、社会实践中,进而促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更好地学习德育知识,并能够在做事、做人等各个方面巩固及完善德育知识。
3.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所有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塑造学生的道德观也是如此。由于小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及深度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例如,节约粮食,懂礼貌,见到朋友、长辈主动问好,这些小习惯的塑造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能仅靠口头约束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支持和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约束。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权威的,教师的认同和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可以促使他们在今后做得更好。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认知、性格、学习水平及习惯的不同。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多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而对于一些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更应关注他们自我约束能力的形成,使其合理约束自身行为,做到不在公共场合打闹、追逐,同时不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关注别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3.3 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合作
        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这三方力量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习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但是原生家庭是学生最先接触德育课堂的地方。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否则,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任何德育工作都是无用的。另外,学校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学校的德育管理是把社会主流思想及观念引入课堂中,进而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投入社会中。所以,社会主流思想需要涵盖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道德典范才能起到带头作用,才能促进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促进学生以此为衡量标准更好地约束及正视自我,进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结合目前小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学校一定要合理解决及走出德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及误区,从加强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面的有效沟通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出发,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使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及热情投入其中。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耀光.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2018.
        [2]周详.挑战与回应: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2018.
        [3]刘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