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玉琴 2张桂清 3杨大挺
1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465425 2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465425 3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46542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部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开发价值越来越凸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举措。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开发
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开设这类课程,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要提升学生在价值体认等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出的个性化、特色化,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开发价值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是一座“富矿”,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来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资源都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装备和实践教育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批准文号:河南省教育厅教教科【2019】755号;课题编号:2019-JKGHZBSYZX-044
(一)有助于贯彻劳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过程,获得劳动体验,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对广大劳动群众的理解和尊重,明确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特色教学课程一般是围绕理论知识进行设计的,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并主要以自主参加和合作实践的方式来开展,这既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获取机会展示自我,发扬个性,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视野的开拓,同时不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在设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时,一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的学习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以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理念,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和整合信息并实现信息资源的知识成果转化,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新意识。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特色课程,教师在开展课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成果转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有助于凝聚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人是社会化的人,人的社会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将外在的社会准则,逐渐内化为心中的道德,以便于未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近距离的去观察生活和体会生活,并通过总结以及与他人共同分享经验来加深对所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印象,进而形成对个体、对自然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实现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快速积累生活经验,并能够灵活解决人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知行合一。
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建设的问题
光山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作为全国149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之一,目前拥有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校内综合活动和教学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也许多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实践课程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为贴近学生生活、学校保障力度不够、资源利用度不够等问题。
(一)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10/30/content_5235316.htm.2017-10-30?],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设置活动主题,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然而在实践活动中,许多实践课程主题的设置背离了《指导纲要》的这一初衷,没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未做到以生为本、实践育人的目的,还局限在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和教师本文的旧有的教学观中。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实践活动主题的选定还是由教师来设置,课程主体并不是学生。做不到因生制宜,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作用自然也大打折扣。在目前的实践活动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选择使用文本资源包,由于依赖文本资源包,所以很多实践活动课程雷同,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就与从地域特色出发、从学生群体特色出发、从学校特色出发的要求相去甚远,缺乏实践性。
(二)学校保障力度不够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保驾护航。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需要学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对教师的有效管理。但是在学校保障力度方面,还稍显不足。
首先,学校内未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管理小组。这就没法对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实行长时间的、科学的规划。这就会导致不同实践活动课程缺乏中心统摄,一盘散沙,也没法形成体系,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育。其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学校关心的往往是实践教学评价结果以及学生的安全情况这些能够反映在成果上的方面,对于硬件设施的合理使用、日常教研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学校还不够重视。再次,对教师的发展缺少制度保障。成绩评定、未来发展前景、职称评定等都是实践课程教师关心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保障,很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最后,加强反馈制度。例如,全国各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对其他学校进行抽查,既能检验别的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也能在抽查过程中学习他校的优秀经验。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学习经验亦是如此。
(三)校内外资源利用度不够
校内资源利用率低。
对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着重体现学校的特色与教师的特色,但在课程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校内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光山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资源包括室内综合体验区、功能室、主题教育馆、拓展营地、专用教室等其他教学设施。实践活动教学基地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因为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并且许多实践教育中心资源只有在特定课程时才开放,因而难以高效利用。除此之外,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这就需要自主进行引导和创造,如果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校内实践教育活动也是一个弊端。与此同时,个别教师没有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组织者甚至开发者,固守传统教育观,没有充分认识实践活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也会造成校内资源的浪费。
校外资源开发不足。《指导纲要》指出,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这里强调了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三个场域,但是目前的实践活动课程还是以校内资源为主,这就限制了学生对其他方面的感知和锤炼。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现在学校大部分的实践活动教学仍然以在校园内进行居多,忽略了校外丰富的实践基地、红色基地等教学资源,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拓宽。
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开发路径
针对实践活动特色课程不贴近学生实际、学校保障力度不够以及校内外资源利用度不够等问题,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应对,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有效开展。
(一)以问题为导向,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学习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只有亲身实践得来的经验教训才能真正让一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能构成这个经验的价值。”[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基本导向,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换句话说,教师在实践活动教学中,不要做课程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而是要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真正让学生参与实践。
其次,实践活动主题要从学生生活和成长需要出发来设定,不同地域和学校所面对的学生特点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植根地方沃土、反映学生生活,形成特色课程资源的宝库。也可以在主题选取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发展需要提出有益的活动主题,这样既有针对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学习的意义。
(二)以制度为引导,完善学校保障机制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有效设计,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科学的规划设计。
首先,学校要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实行科学规划,形成系统性课程教学。通过设置多个岗位如组长、副组长、组员,从而优化工作流程与科学划分工作责任。各岗位上的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从前期计划、中期推动再到后期总结等多个方面的工作,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也可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团队,发挥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的智慧,挖掘适合地区、学生和学校特色教学项目,然后由实践活动管理小组统一管理。
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硬件设施,结合本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教学,既利用资源,也可以实现实践教学目的,实现“双赢”。
再次,学校要通过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认识,端正态度;通过不断讨论和总结,优化实践活动过程,保证实践活动效果,增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经验。同时,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实践课程教师的激励力度,健全实践活动教师的评价体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加强课程评价制度,积极反馈。可以委派教师外出学习,同时邀请其他学校实践活动教师来分享经验、抽查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成绩;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评价制度,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实施状况作为教师考核标准,激发教师动力。
(三)以三方联动为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
为了应对资源利用度不够的情况,可以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和积极开拓校外资源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校内资源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所以要充分利用本校资源。要想利用本校资源,首先需要了解校内资源情况,知道校内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充分了解本校资源的优势点,才能加以充分利用。其次,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进一步开发,创造出满足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活动课程,让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开展剧本学校特色。再次,教师资源也隶属于学校的校内资源,因而还要积极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实践活动水平。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某一个老师的事情,这就要求多学科老师互相配合,让实践活动课程与相应的学科教学进行联系,进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校外资源。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特色课程并不局限于在校内开展,校外资源更有广阔天地需要去拓展。其中包括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
在家庭资源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挖掘家庭资源中可用的部分。例如,可以利用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从而自发的配合学校对学生在家的实践活动进行监督和反馈,拉近家校关系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在社会资源方面,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选择合适地点,带学生领略从未见过的风景和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可以选择风景优美的地区进行生态保护教育;在养殖场进行劳动主义教育等,这些都是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大力推行劳动教育这个大的教育背景下,开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顺应教育发展潮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和实践性,增强动手能力。面对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要在学生、保障机制和校内外联动等方面共同发力,进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10/30/content_5235316.htm.2017-10-30?
[2]林秀梅.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
[3]贾秀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4]常维国,熊金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探寻[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05)
[5]赵晶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6]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张宝荣.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