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省 合肥市,230011
摘 要:为进一步探讨师范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提高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选取300名大学生为研究被试,以肖计划等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为测量工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所得数据,结论:大多数师范生能够采用较为积极型应付方式面对困境,但是整体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性别因素在应付方式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在焦虑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焦虑得分与积极型应付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性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师范生;应付方式;焦虑
课题来源:安徽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师范专科院校劳动育人模式及路径研究”(2020jyxm0646) 主持人:郭翔
作者简介:郭翔(出生年月:1990.10—),男,安徽合肥,硕士,合肥幼专学前教育系助教,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发展研究。
一、引 言
焦虑(anxiety)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1】。
对于应对(coping)这一概念,拉扎鲁斯(R.S.Lazarus)和福克曼(S.Folkman)将其定义为“当一个人判断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会为自己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他为处理(减低、最小化或忍耐)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应对是与情景相对应的,但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Lazarus,R .S&Folk man,S,1984)。采用积极地应付方式时,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则有损于心理健康【2】。
疫情后,随着高校的逐步复学,绝大多数高校采取全封闭式的管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对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如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发生。本文试探讨应对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疫情时期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二、研 究 方 法
(一) 被试取样
采用问卷星填写的方式,随机抽样300名被试,回收282份问卷,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250份,有效有效率88.7%。
(二) 测量工具
1.应付方式问卷【4】
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等1997年编制,问卷有62道题,每题有两个答案“是”或“否”,包括六个分量表。各题目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 35以上,六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0.72 r2=0.62r3=0.69 r4=0.72 r5=0.67 r6=0. 72。
2.焦虑自评量表(SAS)
以兹格(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在校大学生的焦虑症状。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每题按最近1个星期以来发生的频率,分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4级评分,被试的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水平越高,以焦虑自评量表分数大于等于40分判定为有明显的焦虑症状。该量表的a系数为0. 860。
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所得数据,对结果进行描述统计,检验大学生应对方式、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并进行了二者的相关分析,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因子对焦虑的预测作用。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焦虑的现状
由表1可以看出,在应付方式的6个维度上得分最高的两个是解决问题0.7387±0.1696和求助0.5493±0.2364,而这两个维度恰是积极应付方式。说明我校大学生整体能采用积极型的应付方式;但是焦虑得分42.628±7.5395,高于中国常模(37.23±12.58),说明我校大学生大都存在焦虑感,这与其他研究结果较符合,且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后不再分析。
(二)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焦虑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解决问题与求助两个积极型维度上的得分与焦虑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在其余维度上则与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退避与焦虑之间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合理化三个维度与焦虑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见表3)
四、讨论
(一)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焦虑的特点
从应付方式上来看,不同性别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积极性应付方式上男生得分要高于女生,而在消极性应付方式因子上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求助倾向和退避倾向且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女生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和依赖天性有关【5】。当面对困境时,女生可能会选择逃避或者求助;而男生则很少,通常会面对困境尝试着独立去解决。也可能与性别社会化有关,社会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应该是坚强的,女性则是柔弱的、需要人帮助的。这些社会观念一旦被广泛的认同,就出现了刚才分析的情况那样。还可能会有另一个原因影响两者的差异,即师范院校女生人数较多,往往一个班级里只有一两个男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女生会显得更加消极地应付困境【6】。
从焦虑上看,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因素之间得分无显著差异。在性别维度上,女生得分稍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得分稍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能与独生子女一直以来受父母溺爱有关,在大学时期,无力解决困难时便产生焦虑感。这些应当是高校从事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应该予以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分析
通过二者的相关分析来看,解决问题与求助两种积极性应付方式与焦虑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则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互印证,一方面积极地应付方式能够降低焦虑水平,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焦虑程度高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从而进一步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⑥。由此,可以看出应付方式与焦虑之间的确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就要求高校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应付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参考文献
[1]李然,肖海雁等.地方高校学生焦虑与应付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6
[2]蔡青,黄淑芸等. 医学院校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7
[3]马燕.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6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5]尉力文,王琴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5
[6]陈昕仪,高华. 90后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现状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2
[7]辛素飞,刘丽君等. 中国大学生应对方式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06),779-785
[作者简介]
姓名:郭翔,出生年月:1990.1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安徽肥东,毕业院校:云南师范大学,毕业专业:基础心理学,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