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作者:张璐璐
[导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

        张璐璐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第五小学
        【摘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1、转变观念,打下个性发展的基础;2、立足课堂,创设个性发展的氛围;3、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4、鼓励习作,展现个性发展的风采;5、接触社会,开辟个性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个性发展
【正文】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因此,21世纪的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作为中心,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与谋生,而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展示人的个性,促使社会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因其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以及较之其他学科更富有活力的特点,从而培养出有共性品质的优秀个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为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摇旗呐喊、冲锋陷阵。我们语文教师有时会在课堂上斥责:课堂不是市场,课堂不是茶馆,其实是怕课堂上出现“混乱”、“顶牛”的情况;我们批评“这个学生的思想有点复杂”,实际上暗含着对学生的价值趋向认识趋于简单;当我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那种油然而生的神圣感又会把自己当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当我们强调“要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时,这句由来已久的格言又为我们“注入法”找到了依据……总之,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意识里,教师是永远凌驾于学生之上的。
        语文教学既然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转变观念,打下个性发展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的个性更是各具特色。教师是人,因而不置可否地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是教师的个性会影响着他们的每一个学生,因而具有近乎完美的教学个性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条件。
        所谓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在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审美情趣等特点的总和。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语文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因而在课堂教学时就需要教师在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等全面素质,尤其要具有不满现状的创新意识,要以我为主,不盲目照搬,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
         二、立足课堂,创设个性发展的氛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如何使个性得以解放往往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正是试图通过创造性的教学,使得每一位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里能淋漓尽致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如《燕子》一课,描写燕子飞翔的美,其中有几个词用得十分恰当,让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教学时,我就利用孩子担当角色观赏了春天美景作了成功描写后的兴奋情绪,“不仅要找出这些生动词语,还要说出用得好在哪里?”“沾了一下”“几痕”等词在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由于兴奋情绪的作用,学生对词的形象和情感色彩理解得很不一般。不妨摘录几个孩子的即兴发言:
生1:“沾”了一下水面,表示小燕子飞得又快又轻。
生2:用“沾”,我想可能是小燕子想贴近水面和小鲤鱼说话吧。
生3:小燕子可能把清清的河水当作了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美丽的身影。
生4:他们说得不对,小燕子才没有心思和小鲤鱼说话,也没有时间照镜子,它要忙着去捉害虫呢。
思维的积极活动,幻想、想象、联想的翅膀扇动,想得多么合理,不仅理解了“沾”字的形象、分寸,而且把燕子作为益鸟捉害虫的行为人格化、情感化了。学生真正进入了课文的境界,与作者的思维同步,也就是文学理论上常说的“共鸣”。
三、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开展广泛的阅读,使学生的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


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教师的广泛阅读,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产生做老师那样有着丰富知识的人的愿望,从而进行积极的阅读。尤其是小学生,很善于模仿,把老师当成是心目中伟大的人。在语文课,我经常不知不觉地讲到一些课外知识,有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又如近现代的《家》、《雷雨》等等,还讲到了外国的一些名著《伊索寓言》、《伊利亚特》、《悲惨世界》等,还有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作家的一些小说,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感受各种文化的魅力。我在讲这些课外阅读知识时,学生都听得如痴如醉,这时候,就适时地提出:平时自己多看课外书,多阅读,就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乐趣,了解更多课外知识,带我们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美妙无比的世界。
平时,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谁的剪贴册最美”、“知识竞答”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推进阅读步步深入。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不要抹杀学生的兴趣,不要扼杀美丽的童心。
四、鼓励写作,展现个性发展的风采
影响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内部因素除了与学生习作时的心理状态有关,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倾向中比较活跃的成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感觉灵敏,情绪宣泄如暴风骤雨,千言万语往往浓缩成露骨而坦诚的只字片语。他们重视对事物的第一印象,知觉能力不强,在习作时往往是直面主题。多血质和粘液质类型的学生知觉能力较强,想象力比较丰富,考虑问题比较全面。抑郁质类型的学生消极、挫折、自卑心理突出。他们害怕作文,害怕失败,思维混乱,语句词汇贫乏,多数言不达意,文章层次不清,“一段体”习作较多,有时标点以句号和逗号为主。
我在平时经常选一些学生关注的或者最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作文的题目。如《我的奥运梦想》、《我能行!》、《网络世界》、《假如我是校长》、《喜羊羊给我的启示》、《别再自欺欺人了——对作弊者的忠告》等等,学生的习作真的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有些作文的构思非常新颖、巧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五、接触社会,开辟个性发展的新途径
“纸上谈兵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不应局限于教室,不应局限于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相通的,甚至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它还包括一个人完整的生活世界。唯有开放,语文教学才有活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大课堂的途径有:
首先,把生活引进课堂。语文教学要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滋润语文教学的田园。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找出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络点,激发学生的共鸣,以完善个性。如《我不能失信》、《乌塔》、《学会看病》、《全神贯注》等许多课文都可以将课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农工生产现场、采访与社会调查等活动,都能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使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
蔡元培先生坦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们把在书山跋涉,在学海荡舟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吧!愿我们的教师能培养出更多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课程标准》
2、刘宝莲《提高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个性》
3、陈浩莺《走向心理健康:教学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