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高艳
[导读]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而备受教育界的关注。
        高艳
        兰州市榆中县沈家河小学
        摘要: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而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因此,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实验是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大部分物理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此,开展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使具体的物理现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引言
        相比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来说,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启蒙性,也是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初中物理同时具备了高度的实践性和理论性,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很多教材上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由于理工科的学科知识较为抽象,且理解难度较高,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来辅助理论方面的学习,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生活化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由于其贴近初中生的现实生活而备受关注。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的具体价值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与教材内容进行高度的融合。对于学生来说,带有生活气息的物理知识点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复杂物理知识的畏难情绪。并且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结合生活经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就可以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实现教师教学效率地实质性提升。另一方面,物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就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与生活内容的融合,让学生以更加生活化的态度对待物理实验教学。在拓展学生自身思维模式的同时,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增长[1]。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水平。在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氛围的渲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通过提升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来增强其对物理知识的巩固。比如,在学习“相互作用力”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在实验课程中通过对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互挂与拉引,直观地为学生讲述力的相互作用,而“弹簧测力计”这一实验模拟了学生体育课堂中的拔河环节,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更容易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小型的拔河比赛,以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感受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由于初中生对实践环节的兴趣较强,因此,教师在设置物理实验环节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趋向和物理实验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诸如此类的实验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对相关的物理知识更加感兴趣,也能降低对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学生的亲身体会和实践经历也能使物理实验的结果更加深刻地根植于学生的记忆中。

经过学生的初步思考、合作讨论以及教师最终的点拨和讲解,学生充分理解了力的作用原理。
        (二)实验过程实现生活化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实验虽然趣味性较强,但整体比较复杂,难度也较大,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力及观察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应注重实验的生活性,具体需要对学生生活思维和生活习惯进行充分考虑,促使其顺利完成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目标必须明确,即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使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物理规律。例如,在教授“乐音的特性”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将声音的特性和物体进行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对声音的音色、音调已经形成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但对声音响度只停留在拍打物体的力量强弱方面,同时对影响音调的相关因素缺乏系统化的认识,这主要在于生活中物体的振动往往极为隐秘,无法直观看到,所以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力气敲打音叉,同时让音叉和悬挂着的乒乓球进行接触而引发不同的效果。其中,使用大力敲打音叉乒乓球的振动幅度比较明显,力度小的振动幅度比较小。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限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声音的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又如,在教学“光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的相关废旧物品或冰块等制作凸透镜,或者使用针孔制作照相机,通过光学原理制作潜望镜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再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转到户外,安排两组学生开展拔河比赛。一般情况下,学生会认为拔河胜利的一队的拉力比输掉的一队更大,对“两队拉力是相等的”这一论点持怀疑态度。这时,教师可以让胜利的一队穿上旱冰鞋继续比赛,结果这一队输了。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得出拉力是相等的,胜利的关键在于和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改变原先知行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和态度,学会使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教师需要从课堂情境导入、实验过程、实验器材应用和实验作业等方面入手,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将生活和实验充分联系起来,在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其学会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巧.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讨[J].中华少年,2019(29):247.
        [2]王超,邓立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的实践分析[J].中华辞赋,2019(08):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