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孙西
[导读]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来开展教学设计,生活化教学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孙西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叶家山小学 四川省 广安市 638400
        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来开展教学设计,生活化教学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不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与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能力培养和兴趣养成的重要时期,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长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收和机械的记忆,使小学数学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印象,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入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设计生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天生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游戏,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既体会到玩耍的快乐,同时也在无形中理解并掌握了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一年级学习“比较”这部分内容时,老师为学生设计了“比谁多”的生活游戏,老师提前准备了两罐糖果,然后随机分发给在座的同学,学生们手上的糖果数量并不相同,但是都小于等于5块,老师引导学生和周边的学生比一比,看谁的糖果数量多。生活化的游戏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积极的在与周边同学比较中掌握了比较的方法,为本课教学增添了许多童真和乐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探究欲望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起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置于生活场景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来弥补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使作为生活主体的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理解知识,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积极的跟随老师的指导展开思考和探究,轻松的完成数学知识理解和吸收。

比如一年级数学 “认识人民币”这课为例,老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了陪妈妈逛超市的生活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观察来对人民币加深认知,学生对人民币从感性认知上升得到理性认知,不仅知晓人民币是通用货币,能够拿来购买东西,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民币面值间的换算关系,学会支付、换零钱等生活技能。生活情境教学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立体、直观,使学生轻松的理解了知识,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魅力,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1]
        三、结合生活案例,提升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知识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到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案例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跟随老师的引导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促进了学生将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以“较大数的估计”这课教学为例,老师要借助这节课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能够对较多物体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现实性。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老师可以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生活案例引入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猜测能力。老师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分花生的事例,老师课前准备了4袋花生,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要求学生不通过亲自数就猜测出一袋花生的大概数量。学生在生活事例中激发起探究欲望,积极的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纷纷发散思维寻找解答办法,学生想到了用容器分别测量的方法,用小纸杯盛满花生后,数出一杯的花生数量,看一袋花生有几杯,进而计算出一袋花生的数量。没有纸杯的情况下学生下想到了称重的方法,分别对整袋花生称重,和单个花生称重,那么就能推测出一袋大概有多少个花生。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想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同时也在估算过程中进行方法比较,发现了估算比一个个去数更加简单、快捷,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形成了良好的数感。
        四、布置生活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的巩固练习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理解吸收数学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从而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学习“测量长度”这课后,老师为学生布置了生活测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测量10种不同物体的长度,要求厘米单位和米单位的数据各五个。生活化作业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的展开生活观察,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达到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教学效果。
        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化解了数学知识的枯燥性,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更有趣,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探究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眭玉蓉.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和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8(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