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卢元珍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下问题导向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他们问题意识。
        卢元珍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下新寨完全小学 678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下问题导向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他们问题意识。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向;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可以实现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影响到精彩数学课堂的建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有效性问题进行提问的话,不仅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还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上通常只讲解基础理论知识,而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知识,即便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很少讲解,如此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问题不断增多,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也存在很大的难题,学生仅仅只能依赖于死记硬背,此种方法虽然也能提升学生在学习时的效率,但是对学习效率的提升却难以产生任何的作用和效果,而学生则在课堂上也不会主动完成学习,不会对知识进行思考,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上更是非常不利的。另外,教师在教学上还会把整个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得非常满,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提问题的时间,教师对于学生内心的疑问也不够了解,难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致使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影响。面对该现状,教师应对出现该情况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解决此类问题,从而改善这一教学现状。
        2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1构建生动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应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氛围,并注意调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以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他们快速融入的方式,展开授课。从而,让学生走进数学世界,促进他们的快乐体验、积极学习。例如,在三上《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曾经学习过的《认识钟表》,为他们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为了实现教学激趣,可以引入趣味游戏,使学生通过“闭眼猜时间”游戏,感受1分钟大概有多少,并形成初步的时间判定意识。接着,出具“1分钟跑了500米”“上学用了1小时”等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独立探思,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从而,使学生在有效问题情境中认识到60s=1min、60min=1h,可以正确地读出钟表上不同的时间,形成爱惜时间、积极求学的意识。在和谐、融洽的课堂中,让数学教学面向班级中的全体学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拥有数学思维[1]。


        2.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新课改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分析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具体价值。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带来熟悉感与亲切感,如讲解“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内容时,创设下列问题情境:元旦期间,红红的妈妈在商场购买价值398元的上衣,她应该支付多少钱?应该如何付钱?学生在经过一定的交流之后,很容易得出应该支付400元,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计算398+56的算式,学生联想到上述购买上衣付钱的过程,会领悟到可以将398转变为400-2的形式进行计算。由此可见,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能够获得生活经验的支持,便于学生深层次地学习知识点[2]。
        2.3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之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课后的开放性问题启发小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小学生的潜能,拓展小学生数学思维,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三角形面积”相关知识为例,在学习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相关例题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思维拓展练习题:以三角板为画图工具,画出一个面积为2cm2的正方形。这时,小学生可能就会画出1cm2或者4cm2等这样边长为整数的正方形,那么教师留下的问题,究竟怎样能画出一个面积为2cm2的正方形呢?答案多种多样,在小学不断求解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也能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3]。
        2.4依据一个例题设计递进式核心问题
        教师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例题,这一个例题包含几个知识点和概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关系,设计递进式核心问题,以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点。例如,在教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核心问题:三根任意的小棒,可以组成三角形吗?为什么有的能组成,有的不能组成?第一个问题是在学生动手摆放后提出来的,学生很快就给出了回答,那么第二个问题的抛出,学生就变得有所思考,急需实验来验证,课堂也就顺势进入了深入学习阶段,学生根据拿到的数据,进行试验探究,发现问题。第二个问题明显具有难度,导致学生进一步的实验,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归纳、讨论、总结,找寻其中的规律,验证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不断推进,本课根据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实践、思考,以推进深度学习,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中低段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重视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丽君.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学周刊,2012(17).
        [2]汪建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与建议[J].数字化用户,2017(15).
        [3]孟春丽.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措施[J].新课程,2016(1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