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契机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章皇
[导读] 随着德育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逐渐发现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章皇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364000
        摘要:随着德育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逐渐发现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在音乐教学上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倡将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两者结合的契机,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字:音乐教学 德育教育 结合契机
        
        我国的现代小学音乐教学整体起步较晚,积累的经验也十分有限,传统教学方法逐渐无法满足艺术领域的需求。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注意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传统的音乐课堂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其区别主要体现在普通小学音乐教育和音院附小教育之间。前者的音乐教育普遍碎片化,基本上以玩乐为主,在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学一些歌曲,也就是传统的歌曲学习。后者的音乐学习主要以长期的肌肉训练最为常见,一天长达数个小时的训练量使得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外界的生活,这两种教育都体现出了德育教育的缺失。其实,音乐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去体位人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讲授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将音乐教学作为主体,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家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学习之中,并且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德育与音乐结合的意义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与音乐结合的德育教育也将能够帮助孩子充分理解自己的感情,从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音乐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最基本的意义。另外,作曲家在曲子当中倾注的思想以及情感将会成为一个感觉保存在曲子当中,这也使得听者能够在每次听到这个旋律的时候,都可以想起自己当时的心情[1]。如果说相机是用来记录情景,那么乐谱就是用来记录心情,这对于学生培养共情感十分有益。另一方面,德育与音乐结合对人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大。总体来看,将德育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家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从音乐中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如在学生演唱《我爱我的祖国》等歌曲时,自身的爱国热情可以得到激发,同时学生也可逐渐形成“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三、创造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契机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结合主要是体现在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建立学生的共情感。而作为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一个契机。这样的契机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常年的积累。
(一)引导学生深入音乐课堂,真正体会各种声音包含的情感
        以音乐课堂为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老师,要尝试着摆脱传统音乐教学的模式,学会让孩子真正的走进音乐课堂当中。音乐并不仅仅只是使用乐器,人声和节奏都是音乐的一种。老师可以安排每个学生扮演一种动物,来尝试模仿它们的声音来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然后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练习。当学生可以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声音之后,老师便可以带领班级的其他同学可对他们的动物声音进行一点评价,并进行一些相关指导。这一点主要是增加学生们的自我认同感,这也是德育教育的第一个契机。

在安排角色的时候,老师正好可以根据学生的音色来安排合适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也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某一些动物,学会试着将自身置身于最纯粹的声音当中,为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做一个好的榜样[2]。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等到学生的个人能力足够时,老师可以尝试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这个阶段中,老师可以尝试用一个故事来编排一下声音的走向,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乐谱”。不过这个乐谱并不会像传统的乐谱一样复杂,其性质更像是一个剧本。在这个剧本当中,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来安排穿插学生的“演奏”,比如在夏天的池塘旁边的青蛙与蝉的和鸣。
        众所周知,音乐的合作最考验成员的相互配合,不只是眼睛,耳朵,还需要用嘴巴。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们的责任感会被最大程度的调动,以完成自己在剧本的中的角色。所以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给他们一定程度奖励。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合作程度来设置不同的难度,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只进行三个人的和鸣。过了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尝试六个人、七个人的合作挑战,以增强它们之间的凝聚力[3]。
(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人共鸣,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阶段的教学和前两个阶段比,更为重要,因为这样的练习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这个阶段中,老师可以尝试着放弃“乐谱”对于学生的限制,并尝试加入到他们的演奏当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榜样,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利用自己的声音?如何和别人共鸣?听到别人的声音,自己又该怎么回应?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德育教育所需要达到的要求,甚至还不止这些。他们的共情感开始不仅仅在于人,吹动的风、飘散的云,连那些没有声音之物也仿佛有了声音,也开始表示它们的感情。这对常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对于艺术家来讲,对于教育家来讲,应该算是一种完美的结合了。
(四)注意排除影响德育与音乐结合的不良因素
        在融合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时,老师都要尽可能地排除德育与音乐结合的不良因素。比如影响认同感的自卑,破坏责任感的叛逆还有最为致命的情感冷漠。在第一阶段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卑的情况,老师可以尝试着教他一些提高自己我认同感的小技巧,并可以号召其他同学来帮助他,使他能够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稍有成效时,老师还要注意留意他的情况,并促进他与其他的学生进行合作,以培养他的集体责任感[4]。如果有学生先天残疾,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话,老师可以向学校申请使用乐器,并鼓励她使用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积极与其他人合作,以免使其出现类似孤僻的不良性格,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当然除了学校,家长还需要积极配合音乐教学德育教育的结合。降低学生的训练量,都让他们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去体会一下他们自己内心的感觉,这一点比大量的弹琴练习更为重要。如果家长不进行配合,那么老师所做的努力都将会白白浪费。
四、总结
        对大多数的音乐教育者来讲,他们所认为的音乐教育可能只是快速的识谱,然后“富有感情”的弹奏。他们把手指碰触键盘的力度分为轻轻的、快速的,还有激昂的,却忘记了音乐与内心最深处的连接部分,忘记了那些“富有感情”弹奏的由来。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甚至是老师都可以更加清楚的体会到手指触碰琴键时候的感觉,而非琴谱前面的“轻轻的”。

参考文献:
[1]林慧.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3):226.
[2]高二曼.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197.
[3]秦春琴.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4,(10):168.
[4]王保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