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詹春喜
[导读] 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园内的住主要负责人,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起责任,同时也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内在情感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
        詹春喜
        湛江市徐闻县实验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100
        摘要: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园内的住主要负责人,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起责任,同时也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内在情感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各项事务时,需要结合德育工作,将幸福教育贯彻在其中,从而将智育、德育、幸福教育全面结合在一起,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持久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课堂氛围;德育活动;道德修养
        引言:幸福教育,指的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内尔·诺丁斯提出的教学理念,大意是指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注重人的各种知识文化方面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内在情感的积极培育,在开展教学中,要将“幸福”因素渗透入知识教育中,以及注重人的道德培养,这无疑为改造传统教学思想带来了改革和创新活力。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具体教学中,就需要以幸福教育和德育为主导方针,在进行知识教育中,更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上,同时注重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为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都要乐观对待,始终保持积极心态,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学习奠定幸福基础。
        一、打造浓郁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幸福体验感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平台,任何的教学工作都要在课堂内完成,而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反馈也都需要在课堂内完成,所以就要思考该如何利用课堂,打造出具有浓郁氛围的幸福课堂,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培养[1]。例如,结合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会对陌生的环境始终保持强烈的兴趣,所以可以将课堂打造为可以探索的启发式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有关互敬互助、互相关爱的有关课题时,可以在课堂上用“司马光砸缸”的人物故事剪纸,让学生进行猜测,进而为学生讲解这则著名的传奇故事。或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故事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故事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入感知故事背后的传统美德,同时,通过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理解和学习道德故事中,也会逐渐传递出一种幸福感,从而不断深化自身对于中华美德内在的价值和传承,同时也能够加强课堂学习效果。
        二、注重教学多样化,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
        随着当前教育质量不断加强,以及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具体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也应该及时注入多样化理念,引入不同的教学元素,避免总是形式单一、目标简单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德育教学工作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首先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偏好和兴趣,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导入具体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偏向外向活泼类型,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这类学生,在讲台上共同分享在生活中见过或做过的好人好事。或者是上台进行演讲或播报,将最近发生的“感动中国”系列事迹进行分享,增强课堂的德育感染力。面对性格比较内向安静的学生,教师可以定期私下多和学生们倾心交流,在肯定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更多源源不断的反馈,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得以敞开心扉,主动进行沟通和互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将更多具有实践价值的德育教育活动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联系,保障德育教学得以有效开展[2]。?
        三、重视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发挥主导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小学生阶段,模范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往往教师的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动作都会被学生记住被反复重尝试。因此,作为学生在学校之内的主要看护人,教师必须首先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和爱模仿的特点,改进自身在具体教学工作时的不良习惯,发挥以身作则的标杆作用[3]。例如,在进行“讲文明、树新风”有关主题学习时,班主任需以身作则,在课堂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说话音量、站立方式等,以及落实好不乱丢垃圾、迟到时要致歉、不得妨碍他人等行为准则,始终注意到自己身处一个公共场所,要以个人的良好行为感化周围人的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在教课时,还要注意个人行为的反复性,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因而需要在反复过程中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良好行为态度后的反馈,结合反馈从动态化视角做一个行为评述分析,以此来对德育工作作出不同调整,由此可以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引领学生崇尚并向往道德新风尚。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好的过程和结果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时刻保持积极状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始终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重视在每个学习阶段的不同反馈,同时综合考量学生学情及个体身心发展等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始终站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视角,分析如何开展具体教学工作。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融合幸福教育理念,将自身的健康价值观传播至课堂学习中,从而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元琦.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及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06):164.
        [2]牛世莲.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2):12.
        [3]陈金锋.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9(75):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