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尹湘柏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尹湘柏
        湖南省洞口县第一中学 42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树立成熟的三观,因此,高中教师应有效地将德育与心理健康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本文探讨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中阶段学生心灵较为脆弱,因生理、心理的不断发展促使该阶段学生存在叛逆、敏感等问题,再加上该阶段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又一腔热血向往特立独行,因此容易被不良思想侵蚀,在不良行为引导下促使高中学生的负面成长。在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手,以此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1]。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分析
        (一)补偿德育教育的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补偿作用,已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心理基础,在概念、方法和内容上与学校德育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和提高道德意识。良好的心理可以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弥补日常德育教育方法和内容的不足。日常道德教育只强调高中生中高尚的道德情感的形成,而忽略了道德的发展,关键是这个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过程[2]。
        (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
        心理教育是一种启发人心的教育,主要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调动积极性,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顺利彼此沟通,通过情感交流给让学生充满激情。通过开导,说服学生并主动纠正他们,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过程和道德情感过程相互联系并结合为一个过程。高中生接受关于德育的信息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过程,而是在某些需求的驱使下以某种情感进行的。在日常道德教育中,我们注重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的个人功能,大大降低了德育的实效。
        (三)约束学生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等方面,该内容包含德育的基本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从反射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和道德都是人的一种心理表现,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它们不仅是德育的内容,而且是思想教育的内容。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与思想理解的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是思想的基础,心理学影响并限制着人们对思想意识的发展和变化。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人们从根本上提高其世界观意识,有助于形成和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形成人格品质。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人们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还包括情感、理想等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心理的调整,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加强,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并遵守社会规范。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情感教育
        高中生情绪良好的存在是评估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准。由于高中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表达情感时更直接,尤其是在表达负面情感时。这些情绪的直接表达可能会对周围人的情绪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感和心理,以相互协调,以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习心理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当前的素质教育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是负面影响。应试教育的管理往往会给学生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而高中素质教育往往会使学生变得主次不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客观地帮助学生反思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目的,并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成熟的学习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心理会更健康。
        (三)自我认识
        一个人的自我知识的培养对其的长期发展有最直接的影响。

在高中生中,他们的自我知识将随着年龄、社会经验和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这意味着学生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自我知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课堂管理时,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了解自我和自尊,以确保课堂管理的质量。
        三、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
        (一)通过开展班会来宣传德育
        信息技术时代,高中阶段学生也多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来展开学习,搜索学习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在此种情况下,若教师依旧沿用老套的班级主题班会,照本宣科地引导学生粗略观看PPT课件或面授德育等,德育宣传质量不佳,学生无法入脑入心。为此教师即可借助于信息技术来随时随地地展开主题班会,与时俱进地宣传德育知识和德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三观、思想。
        如教师可关注几个高中生心理咨询网站,比如中国心理学会网站、中国心理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等,并定期浏览网站,将一些有意义的心理咨询测试题和心理案例、心理文章等分享到班级群里,引导学生观看、完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题班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与中华传统文化、优良美德、爱国爱民族的一些案例和动态分享到群里,学生们根据自己找寻的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此种形式类似于学生“网上冲浪发表观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助力学生在信息主题班会中了解德育知识,内化德育品格。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任何教育模式和任何教学方法的最终目标都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增强他们的能力,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课堂管理中的应用,从短期看是改善课堂管理,从长远来看,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健康的心理,也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高中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个性化学习的应用,培养个体学生的发展,以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例如,我曾教过一位学生,他上课不是在随便说话就是睡觉,爱看手机和玩游戏,各科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十分不理想。我就找他谈心,从谈话中得知他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不怎么管他。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于是我联系了他的母亲,跟她进行了沟通,希望她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多抽时间陪孩子,给他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我在班上对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经常找他谈心,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向。让班干部“一帮一”帮他解答学习疑问,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慢慢地,他不再玩游戏了,上课专心听讲,作业也按时完成了。
        (三)建立平等的交流模式
        平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公平,教师需要定位自己的位置,如果在进行交流时教师认为自己地位较高,以为自己是一个领导者,会在学生心中造成相对较大的心理鸿沟和自卑感。不平等的感觉会使学生压抑内心的想法或拒绝交流,因此这种交流将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冷静地倾听学生的需求和痛苦,则可以用其诚意传达对学生的理解,并采取行动证明对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和身份的充分尊重,建立起互相帮助的良好融洽和相互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的改变。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首先必须尊重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和教师处在同一水平上,好像他在和一个老朋友分享困境和困惑一样,心情会更加轻松,会坦率地表达出来。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逐渐获得自尊,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过人群忽视、嘲笑、欺凌或生活在一个不被重视并且长期缺爱的人,在这些人渴望被尊重、理解。因此,这种安全、温暖的气氛对于沟通的成功至关重要,从而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
        结论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关键时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成为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婷.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J].亚太教育,2018(01).
        [2]白少红.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