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顺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高铁新区学校 青海海东 810699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要求进一步提高,且很多学生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认知体系,以致其对于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也有着更多期待。而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统领,将数学教学与具体问题有机关联起来,来强化学生认知迁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而且,问题导向式教学也更为贴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势必会诱发教学模式、策略、手段、路径的全面变革。因此,教师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与渗透,并以辅助性问题的设计、构建、引入为驱动,将数学教学引入纵深领域,从不同层面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指引学生在突破不同问题难点、把握具体问题内涵中高效学习数学、把握数学内涵,获得综合素养的塑造。同时,随着问题导向式教学作用的发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难点也会得到切实突破,更利于对学生数学认知需要的满足与综合能力的强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向式;实践;思考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以问题为统领,通过对具体教学问题的优化、重构、延展、创新,将学生引入问题领域,借助教学的帮扶与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来突破教学难点,获得认知迁移的全新教学策略。问题的设计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关键,更是确保其作用得以发挥的重点。而且,在不同问题的导向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途径、思维模式开展对不同问题的思辨与分析,获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发展,为确保自身数学综合素养塑造奠定了基础。因此,为了切实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性与延展性,教师在落实不同数学知识指导时,应着力强化对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实践与研判,并将问题与知识有机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思考、感知、体验的机会,以实现对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强化与培育,使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得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发挥,切实凸显。
一、灵活构建问题情境,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串联师生互动、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衔接新旧知识过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应以构建问题情境为引领,来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将具体教学内容引入问题领域,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来增强数学教学的推理性、逻辑性、发散性,让学生在探寻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策略中获得认知迁移。而且,针对具有不同导向的问题,学生自主积极开展思考、分析,寻求解答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师生互动、生生交融中实现认知夙愿的释放,获得问题意识的培育。并能在完成某一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等学习后继续开展质疑,思辨,将数学学习推向纵深领域。同时,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应加强对辅助性数学故事、生活资源、媒介素材、道具模型的开发与借助,以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化,切实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例如,教师在开展《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数学故事来创设情境:古印度有一位国王,深受民众敬畏。有一天,一位臣民为了讨好国王,将自己发明的一种棋类游戏(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和国王一起对弈。国王在屡次对弈后,对此游戏深感兴趣,便决定赏赐这位臣民,就问:你想要什么?我够可以满足你。此时,臣民提出:我现在急需要一些粮食,请您将其放在棋盘当中,从第一个格子到最后一个格子(共64),放入的小麦数量分别是1、2、4、8、16粒……国王起初感觉这个要求很简单,而在侍卫们搬入一袋袋小麦后才发现这位臣民的要求很难满足。借助这一故事引导,教师继续设问:请大家思考,每个格子中小麦数量的排序有怎样的规律呢?第60个格子的小麦数量是多少?国王能不能满足老人的要求呢?在这些导向性问题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引出“有理数的乘方”,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充分设计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问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蕴含实践性、探究性特质的基础性学科,其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着手其探索,并在辅助性探究活动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脑思考意识,以达到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目的。而且,由于不同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实践的角度与方向不同,其数学思维也会向着发散性、多元化、丰富性方向延伸、拓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作用也会得到全面凸显。因此,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就其导向路径予以适时延伸、充分拓展,借助对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来构建辅助性实践活动与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寻找解决途径,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来强化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塑造。例如,在开展《实数》教学时,教师在完成概念、计算等内容教学后,引入实践类导向问题:(1)有理数可以通过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能否采用相同的方式表示呢?(2)一个直径为1的单位圆从原点向数轴右方转动一周,圆与原点的接触点O此时对应的数是多少?为什么?(3)什么是实数?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有怎样的特征?组织学生以常见的生活现象,具体的数学模型开展探究,在循序渐进式导向问题的驱使下帮助学生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强化。
三、适时创新训练形式,提升学生的问题素养
常规数学训练,主要以书面问题的分析、解决为主,虽然在一定层面强化了对学生思维、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体验,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依然停留在浅层次。这种表面化的训练形式,不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且会制约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加强对训练形式的创新,适时渗透一些具有操作性、延展性的导向问题,指导学生感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从不同层面落实对科学态度、严谨意识的培养,且有助于学生问题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内外训练时,应加强对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让学生结合具体导向类问题进行操作、判别、思辨,在理解数学定理、公式、概念的生成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完成《图形的运动》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变化,促使其认识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课外观察与实践训练,让学生自主其观察汽车的雨刷摆动、电梯的升降、飞机的机翼等,并对其予以模拟,构建认识体系,就所见到的实物转变为对应的数学模型,尝试利用平移、旋转、翻折等形式开展训练,以切实发现数学的形式美、内涵美,提升其问题素养。
四、结论
总之,问题导向式教学是基于新课改下而诞生的一种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其通过问题导向作用的发挥,将具体问题与不同知识有机关联起来,从不同领域、层面实施对学生数学认知能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以达到切实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深度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而且,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的意识也会得到充分发展,更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与数学认知潜能的开掘,很多看似复杂、深奥、疑难的数学知识点也会在不同问题导向下获得充分突破、有效化解。因此,教师在借助问题导向式教学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教育目标与育人导向,科学构建导向问题,并借助一些辅助性资源、素材、活动等就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路径予以延展,为学生提供从不同站位、视域、角度分析数学问题、认识数学内涵的机会,实现对问题导向式教学效能的切实强化,以更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存秀.基于问题导向法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J].青海教育,2018(Z1):62.
[2]朱玉亮.初中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组织与设计[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1):97.
[3]王莹.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探究性数学教学[J].生活教育,2016(20):69-70.
[4]郑木森.以问题为导向下的开放式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