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雪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中,以2017年版的新课标为依据,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教材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说明,并且还进行了具体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试图将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在丰富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高中生地理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热力环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当中,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也并不例外。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一些难以理解而又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及过程时,比如说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如果单靠老师的讲解,不配合一些视频或动画的演示,那学生是较难理解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使得地理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变得更加的丰富,还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给予学生刺激,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比如说在学习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特效音乐,或者是在PPT中多运用一些动画特效,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完善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是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的重要媒介,无论是在课前导入,还是在授课中,还是在新课小结环节,多媒体技术都能够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来完善这些环节[1]。比如说,在上热力环流一节内容时,可以在PPT中插入一些标志符号,并设置好超链接,在上课过程中只要点击超链接就可以跳跃到相关内容。
3.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之前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在提升教学的质量、效率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2]。有研究表明,人们获取的绝大部分信息是来源于视觉,其次是听觉,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实时向学生呈现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比如说在上热力环流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演示实验视频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热力环流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
二、背景分析
1.课标标准及解读
1.1课标原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1.2课标标准解读
大气热力环流是理解大气运动需要的基本原理。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助原理示意图,如可以借助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对大气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2.学情分析
热力环流这一节内容与我们生活中很多的自然现象都息息相关,比如说海陆风、热岛效应等,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学习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此外,他们还有一些物理知识的基础,可以用来进行知识迁移,比如说再讲等压线时就可以利用物理上的等值线。
在学习障碍方面,对于自然地理现象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大多是仅限于感性的认识,很难自主将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也较弱。
3.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部分”。热力环流是本章内容的关键部分,在该章节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
二、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绘制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常见的海陆风、城市风等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运用图示、动画说明热力环流过程,并解释 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对海陆风的探究,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用的地理“的思想。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
难点:等压线的变化规律以及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相关现象。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4.教学过程
4.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空调与暖气不同的安装位置的图片。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空调与暖气的位置为何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4.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1:首先补充有关气压的知识点,其次让学生自主预习热力环流的概念。接着通过多媒体播放热力环流演示实验视频,然后引导提问黑色烟雾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并判断那边放的是热水,哪边是冰块。最后总结热力环流的过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并且补充气压的相关知识点,为学生后面学习热力环流原理做好铺垫。此外,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2:讲解等压线的概念以及热力环流的运动形式。然后以等压线为主线,通过讲述等压线的变化来解释热力环流的运动过程。并提问学生当地表受热均匀时,等压线是平行的,那如果地表的受热不均,那等压线还是平行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等压线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活动3:多媒体演示关于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的动画。并提问大气发生上升或者下沉运动的过程中,较冷的近地面和较热的近地面的气压各有何变化?并且比较它们的气压值以及相应的高空气压值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促进学生对等压线变化的理解。
4.3新课小结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知识要点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让学生联系本节课内容思考问题,如果我们白天要去海边拍一组海风拂面,长发飘飘的镜头,应该面朝大海还是背朝大海呢?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迅速回顾本节课内容要点,再从学生的现实经历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忠海.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67-168.
[2]童保红,胡晓武,李育林等.多操体教学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官却卓玛.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专业音乐教学的应用设想——以拉萨市高校为例[J].戏剧之家,2021,(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