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中学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如何指导学生“读”诗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黄胜群
[导读] 古诗词是中学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能自主学习鉴赏古诗,并了解诗词文意,是学生高中阶段的一个必要任务。
        黄胜群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第一中学  5241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学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能自主学习鉴赏古诗,并了解诗词文意,是学生高中阶段的一个必要任务。但由于时代和语言的隔阂,学生兴趣寡淡,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挑战中突围而出呢?学会自主“读诗”,就是一把很好的武器。本文就如何如何指导学生“读”诗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

        以往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通过逐句析义后,一首古诗就被肢解得四分五裂,意境和美感荡然无存。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而且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但是古诗阅读有两个难点:一是时代的隔阂,二是语言的隔阂。古今汉语虽是一脉相承,但是毕竟有很大的区别,何况古诗有独有的“诗家语”,也给鉴赏诗歌带来一定的困难。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读懂古诗,并让学生乐于自主汲取中华文化精华?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读”诗,稍作阐述:
        
        一、预读
        古诗预读要求对本首古诗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大概的把握。初次阅读首先要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是标点等等,主要注意四步:
        第一步:看题目,思考信息。
        拿到一首古诗,应该怎么入手呢?按照阅读顺序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诗歌题目。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歌的载体,是我们解读诗歌的切入点。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题目中了解到以下信息: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写作的缘由或者是目的;揭示诗歌的线索;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例如: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就交代了时间是半夜,地点是西园,人物动作是半夜起来望着西园的月亮。
        第二步:参照注释,快速理解。
        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她的语言是最精炼的,很多字词阅读起来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对一些艰涩难懂的字做注释。有的注释是交代古诗出处的,或者介绍作者基本信息,或者提示写作背景与写作缘由,或者对个别难懂字词做解释等等,这也是我们初探古诗的一个窗口。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借助注释,从而快速而准确地感知古诗内容。
        第三步:借助工具书,扫除理解障碍。
        古诗的注释只是对个别的艰涩字作解,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不好理解的字词需要我们借助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疏通诗句意思,从而把握主题。诗歌言简意赅,有很多的留白处,需要有对字词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内容。例如:《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学生自然而然会认为是坐下的意思,但是查了字典后就明白原来是因为的意思,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一下子明朗起来了。
        第四步:利用猜读法,推断句意
        在我们学习古诗时,遇到不懂理解的诗词,虽然有注释和工具书作为辅助,帮助我们去理解句意,但是他们也并不是万能的。诗歌语言凝练,有她独特的“诗家语”,要把握诗词内容和情感还是得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积累,还有语境等等综合去推断词语意思。
        
        二、诵读
        初读为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让我们对本诗有进一步的了解,也为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建立了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感知古诗,学习古诗的最直接手段,也是升华感情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步:正音识读,初步感知
        诗歌所展现的意境是美的,情感也是丰富的,诗中所弥漫和生长的情感都离不开正确的诵读。只有注意生僻字读音,多音多义字多音,才能体会文字语音之美。


        第二步:注意重音音律,读出节奏
        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故诵读时要注意停顿。停顿要讲究语法停顿、感情停顿;重音要讲究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感情重音是重点,诗歌的情感往往蕴含于诗的重音之中,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深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登高》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的高潮。要重读“悲”和“常”,描绘漂泊之苦;重读“多”和“读”,刻画老病孤愁。
        关于古诗的节奏,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处理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一来,容易给人以隔断感,,把“知己”、“比邻”隔断,诗意不清,诗味也嫌不足。在朗诵时有利于对各个诗句的具体而灵活的处理,能够增强诗味,可以更好地体味诗情,展现诗的意境。
        第三步:多样诵读形式,激发兴趣
        多样诵读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比如教师泛读,教师深入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或者配乐引读,古借助音乐调动情感,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此外,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把主动权交予学生,更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在自由中体会诗情韵味。?例如:在指导学生在诵读《赤壁赋》时,我就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带学生进入情境,诗文中有歌词部分“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指导学生根据对前文歌声的描写和对内容的感悟给这段歌词作曲,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打破时空融入到诗文中。
        三、研读
        所谓“研”,即揣摩,研究。研读课文就要求我们用心去揣摩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作品主题、内容、形象、表达方式等进行赏析和评价。主要可以抓住以下要点进行研读。
        第一:抓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文艺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在阅读诗歌时,就可以根据诗人描绘的景象,结合诗人的经历,再结合意境把握全诗。例如 ,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这首词的主要意象是杜鹃,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化的自然”。其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情;或者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联系“声声只道不如归”由此可知,这首诗的主题是:游子思乡。
        第二:抓关键词句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具有跳跃性。因此,读诗应该逐字去品味,边读边想象下画面,但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关键字词句,把握全诗。关键词包括一些能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如:悲、哀、闲、苦等,或者一些修饰词。而关键句只要是指用典句和诗词的首尾句。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眼句,而“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表达出来了。
        阅读是是一个由浅陋到深刻的过程,把握阅读三部曲,走好“初读”、“诵读”、“研读”三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为学生带来更高的阅读效率。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朗诵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和作者心情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者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那么请你捧起课本,尽情阅读吧!愿你爱上读诗,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1】 杨玉英. 浅谈古诗教学的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J] 文学教育(上),2009年08期
【2】 杜少凡. 古诗词教学设计的新路径——以香港朗文版教材为例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10期
【3】肖洋梅.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J] 天津市教科院学,2009年05期
【4】龙伟云.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年0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