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形势及治理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刘思嘉 黄雪松 朴欣宇
[导读]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应当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
        刘思嘉  黄雪松  朴欣宇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应当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形势及治理,展开具体分析与探究,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旨在完成社会时代所赋予高等院校的特殊使命。
        关键词:高等院校;意识形态;风险;形势;治理
        引言
        意识形态风险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特色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平安与危险,因此应当对其展开高度的重视,加强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与治理。高等院校在意识形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高校自身的意识形态风险治理能力,不单单决定着培育什么人、怎样培育人、为谁培育人,这一根本问题,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政治的安全。
        一、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形势
        (一)风险与意识形态风险
        风险主要指的是人们自身的某个价值中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是某一种行动,所带来的不确定后果,人们对其的价值直接决定该种不确定后果是否正面,通常情况之下可以运用可能性进行计算。在如今社会时代之中,风险一般都是由人为操作而造成的。风险包含每一个方面,其中,意识形态风险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
        意识形态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国家或者是社会时代中所占领导位置的意识性形态,由于其它意识形态具有的挑战,而面临在自身精神生活之中失去主导作用的可能。一旦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失去了精神生活领域的主导作用,人民群众则会对如今的政治社会机制与生活的肯定一同丧失,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统治阶级合法性有所变动。因此,统治阶级全力维护如今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风险展开全方面的防控。针对我们国家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当马克思主义面临世界各国并非其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时,则形成了一个意识形态风险。
        (二)高校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复杂形势
        社会的变革所带来的思想价值冲击,对如今高等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进而为我国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比如,一部分高校学生自身缺少理想,沉溺于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对高尚、深刻的思想理念缺少兴趣,严重忽略意识形态教育;一部分高校学生自身满足如今的生活现状,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欲望与要求 ,比较倾向于“丧系”、“佛系”生活态度;而还有一些高校学生对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无法展开正确的理解,比较愤世嫉俗,善于抱怨他人与生活,却不懂如何修身、自行;还有一些高校学生受到宗教的影响,在宗教信仰之中,找寻自己的心灵安慰。这部分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幅度较低了高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肯定,在此情况之下,对高等院校培育全方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极为不利。
        二、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对策
        (一)意识形态风险评估
        首先,应当强化对于意识形态风险的常态治理,不能等发生了安全风险事件之后才去想如何解决,在日常管理进程中,应当注意风险防控,注重疏理环节、领域存有的意识形态风险。在高等院校中常见的意识形态风险,主要包含教师日常授课、专业人员知识讲座、校园舆论、自媒体等。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对这部分意识形态风险点的常态化管理与监测。
        其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意识形态风险展开定义,意识形态风险点或者是风险事情能否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挑战与冲击;第二,对主流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挑战与冲击的可能性及严重度,可以借助数据信息统计的形式展开计算;第三,综合评估,对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高校声誉、课堂教学秩序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第四,提出没有办法接受的情况及能够接受的情况,这两个可能结果。

在这其中,没有办法接受的情况主要是指因为意识形态风险的严重程度,若是出现,则很难承受它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应当采用有效对策对其展开处理,借此防止其发生;而能够接受的情况主要是指,意识形态风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能够被降低或者是处理。
        (二)意识形态风险管理
        首先,针对高等院校而言,应当坚持与优化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创建跨工作部门的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负责团队,按期对高等院校意识形态这一工作展开全方面的研究,对意识形态风险展开评估、决策与管理;针对学院方面来讲,创建学院意识风险治理负责团队,组织并实行学院意识形态风险治理这一工作,加强“一岗双责”机制,高校院长不单单是学术领头人,同时也是党建与意识形态这一工作的直接领头人,组织并实行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
        其次,创建部门联合行动意识形态工作运转体系。高校意识形态的风险点通常散落在高校中的每个领域与环节,若是单纯依靠某一个工作部门与某一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则很难对其展开有效治理。因此,应当充分体现出多元化主体参加的踊跃性及自主性,真正意义上施行联合预防、联合控制,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之下,将宣传、统战、学生、保卫、科学研究等工作部门与各个院系之间展开充分调动,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意识形态风险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解决、共同享有风方面,真正意义上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最终,应当创建风险意识形态问责机制。现阶段索然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创建了意识形态问责机制,但是责任意识与责任落实依旧滞留于形式化,高校与党委对其展开高度的重视,但是下层工作部门与教学单位却并未对其提高重视程度。因此,应当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问责机制,更好地确定意识形态纪律,针对并未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的部门领导人员,应当严格处罚,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打造出高等院校意识形态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意识形态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主要指的是借助信息的传递,统一决定人员、专业人员及人们对于风险的一个认知,维持良好的信任,进而对形态风险展开合理预防并且减少风险的存有。高等院校意识风险沟通,主要是让高等院校领导人员、意识风险评估队伍、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沟通与协商,使后者能够充分了解目前高等院校意识形态风险的现状、威胁、决策、管理形式与结果等,进而达到更好地告知与教育。而且,在此进程之中,高校领导与风险评估队伍也可以充分了解及掌握教师与学生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想法,归纳意识形态风险的数据信息,提升日后意识形态风险的治理能力,因此,意识形态风险的沟通是双向的一个过程,可以运用下述形式,来展开高等院校意识形态风险交流。
        第一,展开师生交流会。高校对于各种意识形态风险议题,来展开多种层次的师生交流会,比如高校中层人员交流会、教师代表交流会、学生代表交流会等,在交流会中,通报高校相关意识形态风险信息、风险的事件处理、上级与高校的决策结果等,而其他人在此进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建议。
        第二,选取风险交流媒介。高校通过新媒体、校园广播等多种媒介,传达意识形态风险的有关信息,展开意识形态风险教育,提升教师与学生们的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培养校园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文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对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形式展开具体分析,并且提出了高等院校意识形态风险的有效治理对策,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些许意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丁梦扬.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与对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33-37.
        [2]谢有长,宁陶,刘义飞.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形势及治理[J].广西教育,2020(39):6-8.
        [3]汤尚,彭晨曦,郭苗苗.高校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对比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以“洁洁良”和“贵州省省草王英俊”两起“精日”网络舆情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0):32-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