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婷
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少数民族指挥语言教研室 云南昆明 650207
【摘要】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将自己对某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课程教学设计等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本文围绕课程概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
【关键词】说课 古代文学 少数民族学生
说课是一项很重要的集体教研活动,一般在开新课之初进行。通过说课,可以促进教学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将围绕课程概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
一、课程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对于夯实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文学欣赏品位,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这门课程一共有100个学时,在大二学年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文”“史”并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间分期为线,注重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结合。以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规律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具体文学作品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内蕴。着重于理顺文学史的发展线索以及重点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虽然在高中阶段学过三年的语文,但现有文学基础仍较为薄弱,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较为欠缺。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的学习较为积极主动,但还有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别学生课上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专注度不够高。学生对故事性的文学作品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枯燥抽象的文学理论知识。在心理情感方面,学生普遍具有性格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课堂配合度较好。但这些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内心比较敏感脆弱,情感的起伏波动大,为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并对其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发展概况、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能较为准确地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具备独立的分析、评论和鉴赏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文学史时间分期为纵向线索,横向鉴赏感受不同时期代表作家作品,以宏观概括与微观深入相结合,温故知新,注重反馈反思,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优秀作品,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使命意识。
四、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知识性、运用性和情感性。
1.知识性。
突出文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涵盖了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在授课时适当增加历史背景、人文典故等相关内容。教学时会以时代为线索,重点分析具体的作家作品,以大家名作带动文学史的教学;教授一些分析鉴赏文本的方法和技巧。在学期之初,会给学生指定一些书目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通过阅读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感悟能力。结合文艺学、美学等相邻学科的知识,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人文因素。
2.运用性
学习的目的是要能够运用,会在课中课后设置相应的文学鉴赏练习以便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知识,可以是对人物的分析,对诗歌的赏析等;布置小论文,力图把这门课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3.情感性
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全过程,实现春风化雨,点滴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培养他们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内容设计,我的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营造有益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发性地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以上理论依据都强调内部动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基于此,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文学类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讲授法,传统讲授法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适应,同时讲授法还能让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效率较高。
2.情景教学法
与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影视素材较为丰富,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运用、情境的还原刺激学生感官、情感,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记忆。
3.参与式教学法
设置问题和任务,以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师归纳总结,要求人人参与,强化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4.实践式教学法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举行读书会、诗歌朗诵会、话剧表演等活动,既深入了学科内容、丰富了校园文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5.翻转课堂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对于某个研究专题,教师提前提供一些视频资料或者文献资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思考,课堂教学中由任课教师讲解重难点内容并布置研讨任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并汇报学习成果,最后进行评价和总结。
6.专题教学法
采用专题形式进行系统化讲授,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实现掌握专题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
1.春风化雨,点滴育人。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
2.注重学生思辨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自我生成自身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