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千华
[导读] 一直以来, 我校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千华
        吉林省龙井市龙井中学
        摘要:一直以来, 我校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实践中,依据学校的民族特色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的优势,选择了“传承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使其触摸最传统的民族文化,感受与时俱进的民族发展趋势,精心熔铸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课程格局。流连校园 ,以丰厚个体人生文化底色,传承民族母体文化基因:以民族礼仪、民族书画、民族舞蹈等课程的建设,活化传统文化熏陶感染的形式,探寻实现幸福智慧的人生。我们觉得,恰当的选择,使传统文化教育得以“正本清源”:后线的发展,必然要依据课程建设。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探索;实践
        一、背景与目标
        目前,学生的学习只局限于与升学有关的科目上,优秀传统文化缺失严重,同时,信息时代不健康资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严重缺失。国学经典是我国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回归、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学校致力于让包蕴中华文明和智慧的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全面融入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开发实施为抓手,帮助学生熟悉民族文化和国学经典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以及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伦理修养,逐步明了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二、具体目标
        激发认同、旨在传承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和吸收,奠定传统文化根基。
        陶冶情操、开发潜能使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丰富人文素养。
        学用结合、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国学天地,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大量接触国学、国艺、民族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操作与实践
        精心制设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特色活动主阵地。首先,赋予国学课程较高的主导地位,坚持以课堂为阵地,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心理特证配以相应内容的国学经典套餐。其次,除了在校园各处设置有关国学内容的陈列,精心设计建立了国学学堂、清风长廊、国学长廊等活动阵地,从而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再者,添置了古筝、二胡、伽倻琴、长鼓等大量传统乐器,以及象棋围棋,笔墨纸砚,同时培训或外聘专业教师,以稳定的投入保障软硬件设施建设,有效保证了传统文化课堂各项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
        课程实施以“文化浸润”为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内化、践行。开展一日五诵国学经典,通过“晨诵操领、课读、午览、暮省”,使孩子们能够“制乎外,养其内,行诸外”。

构建国学文化主题班级,要求各班进行“一班一品”的特色建设结合班级建设等活动使传统文化中民族共同体特色课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形成“涵咏兴味”“教学相长”“有效整合”“个性自主”“强化激励”五项课程实施基本原则。
        充分完善教育实施评价机制建立课程资源引入和完善机制,进一步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和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建立教学人员培训和奖励机制个人的实施评价体系,学生、同伴、家长以适当的方式指导学生亲近、接触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传承,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更高境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班级制定主题特色建设方案,并纳入学校班级管理综合考评。
        四、收获与启示
        多年来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传承特色校本课程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1.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开
阔了;能主动搜集信息,投入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主动性更强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趣浓厚,自主探究意识增加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已逐步形成,并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参与实践者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教育思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并对语文、品德、音乐、美术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促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水到渠成到渠成,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渲染和倡导,校园环境的营造更多彰显了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学校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办学特色日渐清晰。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气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当初制定的开发目标,即以适当的方式指导学生亲近、接触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袁荣斌. 精心熔铸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家, 2015(11):70-71.
        [2] 张瑾颖.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浅谈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 文教资料, 2016(22):53-54.
        [3] 哈振涛. 探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实践[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000(028):12.
        [4] 关丽霞, 何双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意义[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 000(012):P.1-1,5.
        [5] 罗敏华. 试谈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优势作用[J].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 000(007):56-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