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慧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这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兴趣;意志;习惯;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处于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哦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1.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
3.借助多媒体,激发计算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2 +1/3 时,首先屏幕展示第一个蛋糕的画面,启发提问:1/2 + 1/3结果是多少呢?使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之分成六份,接着我不但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有点困难,我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观察到 1/2+ 1/3结果是5/6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全容于屏幕中,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计算欲望,激励了学习计算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说:“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者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单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正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教师何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计算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
3.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4.认真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我县课改年段的质量监控情况看,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讲究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中国有句谚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
1.准备性练习。为导出新知识以及为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练习
2.针对性练习。针对知识的难点以及学生学习中的某些缺陷而专门去设计的练习。
3.对比性练习。它是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和相互联系的知识,运用对比的方法而设计的一种练习。
4.发展性练习。根据教学需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系统地安排的一组练习
5.变形式练习。习最好不要有固定的程式,否则会产生“惰性作用“,使计算发生错误。一种练习应该变换叙述方式,或变换位置,或变换形式,使学生知识深化,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根据这个教学需要设计的练习称为变式性练习。
6.操作性练习。它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练习。例如,测量教室的面积,丈量操场的面、方桌的边长,用秤计量各种物品的重量等。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7.开放性练习。一般练习题,条件不多不少,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放性练习也就是设计开放题,条件可以开放,结果也可以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8.趣味性练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练习设计要有趣,吸引学生去练习。利用图画说明应用题的场景和物品,用画中的人物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更可以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由此增加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而计算教学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简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把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参考文献:
1.朱秀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胡光锑,晋泉新.《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