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文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于文倩
[导读]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形态进入了后喻时代,这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师生关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于文倩
        德州市夏津县第六中学,山东 夏津 253200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形态进入了后喻时代,这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师生关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初中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自然也会面临着诸多挑战,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对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在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分析初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角色的变化,并探讨如何构建更通畅、更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正确教授的策略。
        关键词:后喻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 角色定位
        现如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有着紧密的联系,各种思想、技术都在不断更迭,加快了后喻文化的到来。人们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是远远不够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知识获取的时空隔离,使得学生获取更多校外知识和信息,速度也逐渐加快,导致文化反哺的现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权威也时刻遭到学生的挑战,面对新格局下的角色定位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1]。
        一、后喻文化的发展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自己的著作《文化与承诺》中提出“三喻文化”,第一种是前喻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年轻人要接受老人指点、遵循老人意愿,必须向他们学习才能生存,主要是经验主义的教学理念。第二种是同喻文化。长辈和晚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互相学习,在一定程度相对于后喻文化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因为它融入了当代人的思想感情。第三种是后喻文化,也就是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知识信息,导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孩子教大人的现象。老一代人需要向年轻人学习,社会才能进步[2]。
        随着文化体制的不同,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从经验为主到现在的每天学习新东西。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从传统的方式转变为生活化教学,对教学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后喻文化影响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师生关系的变化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讲授知识的权威者,把自己所学、所理解的相关专业课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也不会对其有任何异议,师生间就是一方只负责上课,一方按时听课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师精力的有限性,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接受新信息的速度会愈之减缓,了解到的现代知识也会越来越少,这就导致师生关系不再是纯粹分离的两个群体,从之前的依附性、权威性转变为现在的民主型、引领型,互相学习、共同探讨[3]。
        (二)教学主体的改变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学生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讲授、有限的书籍或是长辈的教导,而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媒体独立自主去各种学习渠道寻找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学习。这一变化使得之前的授受关系,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变成了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在后喻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教师不能仅考虑学习进度和学习要求,采取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其教学。


        (三)教师的正确认知
        后喻文化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我们不可能去了解和掌握世界上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教师须得承认在某些方面学生是比自己了解得多,理解更透彻些,特别是在后喻文化这样的背景下,因为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父辈对其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远多于课堂教学的,因此作为教师得认清自己的不足,放下所谓的权威,角色定位正确,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双主体,彼此之间应该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三、后喻文化初中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策略
        (一)明确角色定位,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应明确自己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角色定位不动摇的信念,树立科学、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观念。一方面,在后喻文化下,应坚守自己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动摇。虽说学生所了解到的前沿知识会比较多,老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到一些新技能,但不能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应该充分相信自身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掌握,当然也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另一方面,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导者变为引领者,正确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两个主体,应从更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后喻文化时代,学生对电子设备的操作更为熟练且自主查询资料意识也逐渐变强,这就导致学生获取信息速度之快、内容之广,然而面对大量良秀不齐的信息,学生分辨是非能力有所欠缺可能会导致其对社会主流思想文化或提倡的道德价值观点产生质疑,被错误、有害的评论所误导,做出一些损害社会利益的事情,从而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者首先应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掌握如何辨别媒介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还可以采取生活情境化方式,鼓励学生实践并从中得到启发。
        其次,教师应多利用社交媒体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等,有针对性地对其教导,不能一概而论,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目的。
        (三)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终身学习一词对我们来说早已不陌生,特别是在后喻文化下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与信任。教育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这样不仅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找到更多的话题,还可以与学生走得更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引导。
        四、结语
        后喻文化的到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师生关系不再是之前的依附型,而是现在的引领关系,且课堂转变为双主体模式等。因此。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在把握后喻时代的特点和本质基础上,不断对教学方式、理念进行提升,结合生活实际将新方法、新技术运用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中,让初中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实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汝.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7):70-72.
        [2]李艳.后喻文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J].学理论,2012(14):245-246.
        [3]朱美妍.后喻文化背景下师生关系的重构[J].知识文库,2017(1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