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171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多变化、矛盾化和世俗化等特征。理想的实现需要平衡和现实的关系,大学生在追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估,设立长短期目标,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边界,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让理想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让自己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理想 现实
理想信念,是支撑自己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想与现实,几乎是困扰每个人的一对矛盾,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命题。
一、大学生面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上大学,是许多同学第一次独立生活,有的同学在高中时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异常美好,然而当真正进入大学后,周围环境突变,很多学生既有生活中的迷茫,又有学习中的困惑,中间夹杂孤独、寂寞、抑郁、空虚、焦虑等各种滋味,于是出现了各种适应障碍。
大三学生在经历了两年的大学习和生活后,已经褪去了初入大学的青涩和懵懂,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关注个人未来的发展,规划毕业后的生活,走在了工作、考研、出国的交叉口,第一次与开始社会“亲密接触”,在没有完全了解自己,又得不到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心理迷茫、学业倦怠、无所适从等问题。
一个是“发现大学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引发的心理危机,一个是发现“社会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引发的发展危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同学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维和能力也不断提高,自我期望值较高,成就欲望较强,然而,当面对现实时,往往难以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有的学生只有美好的向往却没有切实的行动,遇到困难缺乏信心和应对方法;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心只想做大事而一鸣惊人,具有强烈的理想性;还有所谓的“佛系”青年,回避现实,沉浸于网络世界,渴望在虚拟的世界找到自信和安逸,却迷失了奋斗的方向。
二、理想之光需照进现实
(一)理想的内涵
理想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理想”的定义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我国诗人流沙河的《理想》一诗对理想有生动的阐述,“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爱因斯坦将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叫做“猪栏的理想”。宇文利教授在《中国人的理想与信仰》一书中提出,理想,是使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特的丰富的个体的最初的起点,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理想和他们为实现理想付出的实践构成了这个群体、这个民族不可复制的历史和文化。因此,理想不仅有关个人,也关乎集体,不仅指向未来,也关乎现在。
(二)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虽然抽象,是精神产物,但理想归根结底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而且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因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务实性。理想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就拿职业理想为例,“50后”“60后”青年想当工人,“70后”“80后”青年想当老师、当医生;改革开放后,青年想当老板等等。“90后”“00后”青年的理想则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多变化、矛盾化和世俗化等特征。
理想不仅来源于现实,还是对现实必然性的正确分析和科学预见,只有科学反映现实、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反之则是空想、妄想。胡愈之先生曾说过:“完全脱离现实的思想,就是空想。空想如同空中楼阁,本来就无从建立起来。但人到了生活十分无聊,或者精神无所寄托的时候,往往胡思乱想,用各种各样的空想,来逃避现实,安慰自己。但是到头来,空想终究是空想。空想越多,离开现实越远,到最后会变成神经衰弱,甚至疯狂。”所以,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绝不能将脱离了现实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理想。
(三)新时代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现实。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应当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俗的讲,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应该立足中国实际,把握新机遇,投身到祖国发展、干事创业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将创造力实现在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加倍努力将专业知识和智慧转化为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获得感,在基层服务中历练成长,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提高素质素养,在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理想。理想之光照进现实,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照亮未来。
三、做行动的追梦人
遭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几乎是每个大学生都不可避免的,这种落差会引致一系列的心理冲突。对此,大学生首先应调整心态,认清问题的普遍性,在矛盾分析中回归理性,之后再脚踏实地地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理想。一旦确立了理想,不要轻易改变,但实现的过程,却要根据现实进行理性地调整。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估
正确的理想设定必须是基于自我能力与实力基础上的合理提升,而非自满状态下的无知与无畏。时代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个人无法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掌握变化趋势,方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同步。在面对具体问题、任务安排时,必须抱有足够的敬畏、谨慎心态,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估。应理性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框架下,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其次,全面评估自我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作为一名学生,最初的规划更多的是基于理论研究而非实践所得,当因缺乏经验而出现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状态时,应通过实践反复思索,通过虚心请教加以改善,而非自负地对他人的建议的不屑一顾。
(二)设定长短期目标
理想更好的实现,需要设立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宜高远,宜超越;短期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具有执行力、现实的、并且要有规定的时间节点。但过高的目标设定与实际行为结果又并非每一次都能成功匹配,为减轻彼此间不一致导致的失落心理,有必要科学延长行为的时间期限,即不苛求短期内每一次行为结果与预期的高度匹配,而是经过长期奋斗最终实现的结果与理想预期的协调。一个明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配合在过程中及时的评估反馈,可以令个人的工作表现获得提升。
(三)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边界
理想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因此,大学生必须充分重视自我理想设定的现实特性。这一现实性既是对客观环境的充分审视,更是对自我特质、能力的理性评估,以便最终实现自我付出与环境的深度匹配,而非“真空”状态下的盲目付出。其次,辩证看待各种思潮和网络信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大量涌入,这些思潮在促进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人性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欲望的涌动和唯我主义的泛滥。而网络信息更是“乱花渐入迷人眼”,这就需要大学生坚守自己的立场,而不是随波逐流。再次,理想高于现实的特性决定了其实现过程的艰难与痛苦,大学生在满怀信心设定理想规划的同时,也必须做好足够的碰壁甚至失败的心理准备。可以时不时地跳出来,站在未来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预先想象未来可能的失败。它与自信并不矛盾,相反,这可以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约束自己,当设想到所有坏的可能,有更充足的准备时,反而更有可能会取得成功。
(四)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需要被不断地推动。就动机而言,有的人喜欢将每一步小的胜利都看作是接近大目标的过程,以此来激励斗志;有的人则更看重享受执行任务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富有创造力的,而结果只是过程的副产品。不过,最好的策略是,既享受过程,又期待结果。比如,你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固然,这个理想需要一次次成功的积累,但每次小小的成功都是实现理想的小小的节点,更多的时候,是在不断地积累专业能力,一成不变地进行创作,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孤独甚至是艰涩的,如果你无法享受创作的过程,那么大部分时间还是会感到空虚的。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时代赋予了青年伟大的历史使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大学生要在实践中不断平衡理想和现实,要做行动的追梦人,为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宇文利.中国人的理想与信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8.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5-5)[2020-09-1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3]许蓉.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全面发展思想及当代价值 [J].当代青年研究,2019(1):33-39.
[4]李红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