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键事件”的主题活动生成与推进策略研究——以“糖果奇遇记”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翁雨琴
[导读]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呼吁教师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
        翁雨琴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中心幼儿园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呼吁教师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糖果奇遇记”是本班生成和推进的一个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活动的发起者是幼儿,教师准确的抓住“关键事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点进行探索交流,及时关注幼儿的主动体验和经验链,围绕“糖果”不断生成新的“关键事件”,搭建幼儿主动学习的平台,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充分感受、探究糖果的奥秘,并且体验探究的快乐。
【关键词】关键事件;主题活动;生成与推进
        
         一、研究缘起
        2017 年 11 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课程园本化。主题活动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而主题活动的园本化、班本化过程就是课程园本化及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主题班本化就是基于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对基础课程的主题内容进行适当重组、增减或生成,以促进班级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在“甜蜜蜜”主题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兴趣点的观察和已有经验点的了解,发现幼儿对糖果最感兴趣,因此产生了一场关于糖果的奇遇记。
        结合实际情况,在实施主题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关键事件的价值判断不足。幼儿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想法,这些想法哪些是有价值的、可以作为“关键事件”生成新的课程,哪些是合适在其他活动中拓展或适当放弃,许多教师没有让你真考虑并做出有效的价值判断。
        2.对关键事件的持续关注不够。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体现活动的丰富性,单纯的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上下功夫,看似形式非常丰富,但是对于“关键事件”的持续关注度缺乏,导致活动之间并没有连续性;同时,主题的行径路径也很模糊,缺乏逻辑性。
        3.对关键事件的梳理评价不及时。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关键事件”活动资料的有效收集,所以导致主题活动结束以后,教师缺乏对活动做一个及时、有效的梳理、评价,幼儿的经验就得不到提升。
        
         二、操作定义
        关键事件:幼儿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基于当下生活的、有趣的对话或行为,它很有可能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成为推动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般称之为“关键事件”。本文中的“关键事件”是指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发展或者整个主题的推进起着重大意义的事件。
         三、基于“关键事件”的主题活动的生成策略
        基于“关键事件”的主题活动的生成策略包括:基于幼儿的兴趣生成、基于幼儿的自主探究生成和基于活动教育价值的生成。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生成
        “关键事件”是以幼儿为原点生成的,而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关键事件”,使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主动学习中积极探索,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案例1  在小班集体生日会的活动中,家长准备了很多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纸杯蛋糕、棒棒糖、养乐多、巧克力、曲奇饼干、彩虹糖、QQ糖……在品尝美食的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这么多美食当中,糖果最受孩子们的喜爱,每个孩子都拿了自己喜欢的糖果,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糖果,一边讨论着“你吃的是什么糖?”“我吃的是棉花糖”“我的糖果是葡萄味的”……
        从案例中可看出,孩子们在生日会上最感兴趣的话题是糖果,每个孩子针对糖果都充满了好奇心,同时针对糖果也表达出了一定的疑惑,所以,基于这样的“关键事件”,教师开启了“糖果奇遇记”的主题活动。
        (二)基于幼儿的自主探究生成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体现“幼儿为主”的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选择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时候,不仅要保证与幼儿的自身水平相适应,还要具备挑战性;不仅要与幼儿的需要相符合,还要有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选择主题的时候,不仅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还要能够对视野具有一定的开拓作用。
        案例2  在开展区域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看到美工区摆放着各种糖果就围了过去。小七看了看架子上的糖果,挑了一颗鸭子棒棒糖,然后在纸上画了起来,芊芊看到小七在画棒棒糖,也从架子上拿了一颗彩虹棒棒糖,也画了起来。柠檬、姗姗看到以后,也选了自己喜欢的糖果画了起来。
        从案例中可看出,在孩子们对糖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就激发了他们探究糖果的欲望,看似普通的“画糖果”,但是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这样一个“关键事件”出发,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深挖主题,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助推幼儿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入。
        (三)基于活动教育价值的生成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随着主题的推进,幼儿会产生各种有趣的话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有推进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对幼儿的话题进行筛选、识别,选择最具教育价值的“关键事件”进行推进,从而真正的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案例3  在品尝糖果的活动中,康康突然呼叫老师:“老师,糖果黏在我的牙齿上了,”小朋友们纷纷围了过去,康康则长大嘴巴用手指指着牙齿,肉肉看了看,说:“王一康的牙齿是黑的”,乐乐说:“我妈妈说不刷牙,牙齿就会变黑”,多多说:“康康是不是长蛀牙了?”……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康康着急的老师 “老师,我是不是长蛀牙了?”
        从案例中可看出,在这次品尝糖果的活动中,糖果黏在牙齿上成为了“关键事件”,孩子们围绕着糖果黏在牙齿上这个话题,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仅说到了刷牙,还说到了蛀牙,所以,从这样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关键事件”出发,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不仅能助推主题活动的生成,还能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四、基于“关键事件”的主题活动的推进策略
        (一)以“关键事件”引发主题: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1.识别“关键事件”,挖掘隐含线索。
        幼儿本位的课程构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幼儿的视角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发“糖果”主题的关键事件就是孩子们在生日会上吃到了他们最喜欢吃的糖果,但又是平时爸爸妈妈不经常给他们吃。“我吃到了彩虹糖”、“我吃了奇趣蛋”、“我吃到了我最喜欢的棒棒糖”……针对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发现了一条隐藏的线索——“糖果的奥秘”,这也是主题与幼儿兴趣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引发了“糖果奇遇记”主题活动。
        2.引导“关键事件”,征询欲知问题。
        教师通过主题谈话的方式了解幼儿对糖果的认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识别并思考开展班本化主题活动的线索。谈话活动中,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糖”“这个糖是什么味道的”“糖是哪里买来的”……于是教师组织全班幼儿围绕“糖果的种类”“糖果的味道”“我们身边哪里有糖果”等问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并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还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和爸爸妈妈周末一起去找找答案,展开一场“寻找糖果”之旅。
        3.审议“关键事件”,初定主题框架。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亲身经历和实际体验,教师从幼儿的生活取向、兴趣需求出发,围绕“糖果”这一话题,建构了“糖果”主题推进网络。首先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和疑惑点开展“找找糖果”的探究,这是主题的开启和兴趣的萌发。

接着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玩转糖果”,在实践操作中从多角度认识糖果。最后是基于“多吃甜食会带来的影响”——保护牙齿,这是教育和生活的呈现。三条脉络相互联系,逐步深入。
        (二)以“学习路径”推进主题:关注幼儿的主动体验和经验链
        1.路径一:“问题支架”推进
        问题的出现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动力,能给予幼儿探究思考的机会。我们以“问题探究”为出发点,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梳理并搭建了问题导向下的活动框架:
        问题一:糖果在哪里?追随问题,形成了第一层活动链:“找找糖果”活动。
        引导幼儿在家长儿对带领下围绕自己的问题,制作调查表,通过实地找一找、看一看的方式获得答案;随后教师组织谈话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并针对糖果的种类、口味、软硬、形状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多维度的丰富了幼儿对糖果的认知。
        问题二:糖果大变身?幼儿对“糖果大变身”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最贴近幼儿的发展区,最容易帮助幼儿了解糖果衍生出来的这些信息呢?于是形成了第二层活动链: “玩转糖果”。
        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糖果大变身”的过程。如,在了解糖果的种类、口味、软硬、形状的基础上,再通过画画糖果、做做糖果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创作带来的快乐,开展“包装糖果”的活动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和动手能力,利用家长助教“制作糖果”,让幼儿了解糖果制作需要的材料以及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另外,开展“甜甜的糖水”“我是棉花糖”等活动,继续激发幼儿对糖果衍生出来的活动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探究的意识。                   
        问题三:多吃糖果会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系列活动,幼儿对糖果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他们也产生了新的讨论。如,我妈妈不让我吃糖的、糖吃多了会长蛀牙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对“吃糖果”产生了担忧。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支持与推进呢?于是生成了第三层活动链:“保护牙齿”。
        利用绘本《小鳄鱼的糖果牙齿》,让幼儿知道贪吃糖果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在日常谈话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不仅只有糖果是甜的,还要其他甜食,吃多了也会长蛀牙;通过家长助教“保护牙齿”,让幼儿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漱口、刷牙、定期看牙医;同时针对幼儿对医生有恐惧感,所以通过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利用诙谐的方式减少幼儿对医生的恐惧感。以幼儿探究问题为基础,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度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多吃糖果会怎么样”的后果,同时通过谈话、绘本、家长助教等多种学习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达成了主题目标。
        2.路径二:“经验链接”推进
        主题下幼儿经验的相互链接是推进主题活动的主要路径。如,建立“糖”序列活动的学习路径。糖果是幼儿最喜欢的食物,他们对此充满好奇,“这是什么糖?”“这种糖是什么味道的?”“糖是怎么做的?”……幼儿个体之间的经验产生了冲突——更多的“经验链接”牵引着幼儿去探究,教师以幼儿的视角顺应、支持、助推,使幼儿尽情的探究、学习、表达、表现。
        3.路径三:“内化延伸”推进
        幼儿的学习是持续和渐进的过程,所以主题实施过程中要追随幼儿的学习路径和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随着主题活动的延伸,幼儿的经验逐步内化,新的兴趣点陆续出现。如,幼儿开始对蛀牙感兴趣,他们互相讨论道:我妈妈不让我吃糖的。”“妈妈说糖吃多了会长蛀牙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渐进性地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材料和支持策略,进一步生成了绘本活动“小鳄鱼的糖果牙齿”“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家长助教活动“保护牙齿”、区域活动“我爱刷牙”等活动,一系列延伸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使幼儿在活动中巩固了主题经验,并生成了新的经验。
        (三)以“反思梳理”完善主题:搭建幼儿主动学习的平台
        1.梳理价值点,明晰主题主线
        在探究糖果秘密的一系列活动中,幼儿在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教师也能够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现,寻找到价值点生成活动,并通过观察适时的引导,助推主题活动的实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制作故事书,延续主题兴趣
        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后审议,发现幼儿对“糖果”这个主题仍然有非常大的兴趣。通过研讨,我们决定通过制作主题故事书的方式满足幼儿的需求,结合主题墙的内容,将活动中一些关键性的资料进行收集梳理,汇编成供幼儿自主翻阅的自制图书。一方面帮助幼儿梳理回顾主题,与故事书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延续对主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互相欣赏、讲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深度学习。      
         五、研究成效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糖果有了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不仅丰富了幼儿对糖果的种类、形状、口味、软硬的认知,开展了形式丰富的 “糖果变身记” ,让小班幼儿利用多种感官进行了探究活动,同时也对糖果衍生出的“保护牙齿”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收获了实用的生活经验。
        (一)幼儿层面
        1.由被动转变成主动
        在主题活动生成与推进的过程中,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开始时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收集资料、尝试探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更加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变成主题活动的发起者、实践者。
        2.由单一转变成全面
        幼儿在整个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不仅收获了各领域知识层面的经验和技能,还发展了他们科学探究、艺术表征、情感体验等能力。通过一个主题活动,使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成长与进步。
        (二)教师层面
        1.培养了识别“关键事件”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站在儿童的视角,准确地对“关键事件”进行识别,教师在捕捉“关键事件”的基础上,再追问幼儿的兴趣点、疑惑点,最后根据幼儿的需求初定主题的框架。这样一个对“关键事件”识别、引导和审议,才能助推幼儿发展,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2.形成了 “关键事件”推进的策略
        根据班本活动,教师有丰富的推进形式:
        (1)问题支架式的推进:围绕同一个主题,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梳理并搭建了问题导向下的活动框架。
        (2)经验链接式的推进:幼儿个体之间的经验产生了冲突——更多的“经验链接”牵引着幼儿去探究,教师以幼儿的视角顺应、支持、助推,使幼儿尽情地探究、学习、表达、表现。
        (3)内化延伸式的推进:幼儿的学习是持续和渐进的过程,所以主题实施过程中要追随幼儿的学习路径和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一系列延伸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使幼儿在活动中巩固了主题经验,并生成了新的经验。
        3.呈现了 “关键事件”评价的方法
        根据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教师不仅要及时进行评价与反思,针对幼儿的活动兴趣点和需求点及时调整活动的路径,助推主题活动的实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的方法也要丰富多样,让幼儿真正在活动中受益。
        主题活动的生成是教师的修行,教师要解读主题核心教育价值,分析幼儿的原有经验点、兴趣关注点和成长需求点,盘活资源,重构主题活动脉络,付诸实践,用一种反思性智慧照见教育中的自己,实现自我成长。而“关键事件”只是助力教师开展主题活动的工具,如何将这个工具较好的运用到主题活动实施中,如何制定符合幼儿兴趣点、成长需求点的班本化活动,让主题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是后续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