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赵海 高新正 陈娟 苏晓辉
[导读] 高等教育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合理开发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是一所高校紧跟时代发展,贴合育人需要的体现。
        赵海 高新正 陈娟 苏晓辉
        河南省长垣市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等教育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合理开发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是一所高校紧跟时代发展,贴合育人需要的体现。高职院校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信息化教学管理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势必深受信息化管理理念的熏陶。然而现实情况中,信息化教学管理由于起步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理念和实际操作方面人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尝试给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践策略。
关键字: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管理机制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所培养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直接从事基层劳动的职业人员。因此,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方式首先体现在信息化教学方面,通过学习、理解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来增进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其次体现在校务管理上,引入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校务的自动化管理是一个高职院校的基本要求。最后体现在思维导向上,培养高职学生的崇尚“分享”式的互联网思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一)精简校务
        在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一是为了均衡教育发展中地区不均的问题,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把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分享到资源紧缺的后进之地。二是为了借助便利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之为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服务,助力于学生身心的全面而和谐发展;三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不同于初等或者中等教育,学校不止为学生提供正式的课程,还未学生安排形形色色的活动和实践,这些种类繁多的校务,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才能到达高效、便捷的目的。
        (二)培养“互联网+”的思维
        “互联网+”的思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是极其普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敏捷的互联网思维和复合型的技能素质是每一位高职学生参与未来社会工作所必备的。首先互联网思维是共创、共建和共享的,允许所有可接入互联网端口的个体参与和表达,同时也为这些个体提供同等的参与机会,高职院校一般开设很多社会各个行业的专业,而各个专业的前沿动态多是致力于“互联网+”所在行业的融合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互联网+”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进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策略探讨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直接从事基层劳动的职业人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工作和学习是基本素养,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国陶冶的互联网思维才是关键的竞争性能力。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增强信息化教学管理进入高职院校的意识
首先,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类的公共课程比重少较少的问题,进而学校的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完成作业,甚至是创新创业方面,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职院校领导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意识较低。所以,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入手,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并出台文件进行指导,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和谐成长目标给予实质性的规定。
        (二)以信息化教学方式来推进日常教学工作
        学校优化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配。为了把优秀的信息技术课程融入高职正式的课堂教学,就首先要安排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师去设计校本课程,结合高职院校所在的地区,以当地的社会经济及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依据,因地制宜的设计校本课程。增加公共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不要只是为了应对大学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这样的形式化考级对学生实质上能力增长的影响有限。
        (三)以影响学生的生活为教育目标
        为了使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方式被大多数学生所喜闻乐见,应当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影响学生生活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有三个主要的观点: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比如当下的学生在即将进入职场的现实需要下,在课程中切实教给学生能够处理事务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厚重抽象的理论。如何使“信息化”这三个字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服务,值得每一位学生认真思考和实践。第二,社会就是学校。在社会中积累经验,继续接受生活的教育。第三,他认为教学做应该合一。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以动手实践为要,行动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知识的实践,可安排相关的作业,最好是在安排专业课作业时,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适当安插在内,同时作为考核内容。
        (四)信息化校务管理
        信息化的校务管理体现在先进信息化管理设施设备的引入,当然也可以鼓励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的师生来参与创建,结合学校教学与管理多方面的需求,设计出个性化的自动化校务管理系统。
总结:
        高等职业院校多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因此极具实践应用价值的素养类课程对增进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引入信息化教育管理理念和设施设备,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机制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增进职业素养的具体措施。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地区社会未来发展进步所依赖的力量源泉,在信息化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芳芳.关于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208-209.
[2]苏永康.高职信息化集成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读天下,2016(22):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