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彭玉亭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不断的调整。
        彭玉亭
        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不断的调整。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数感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它是一种感悟;从数感所具有的功能来看,它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措施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及分析,能够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并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特点以及数学的空间形式。教师应充分掌握数学的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及掌握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感培养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力极其重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数学眼光对生活进行表达,进而实现信息的交流,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与数量关系联系在一起,通过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践生活中的应用题,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2.1“算”出数感
        数的运算过程常常是学生巩固、发展数感的过程。例如,口算15×5。从学生的多种口算过程中,都能看到数感所起的作用。算法1:50+25,即将15拆成10和5,分别乘5;算法2:60+15,即4个15加1个15;算法3:150÷2,即15×5是15×10的一半。更典型的笔算实例如9÷25%,很多学生能自动将25%转化为分数,从而直接口算9×4。特别是,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进行对比。例如,一年级学习加、减法时,对于9+6,有的学生借助实物,有的学生从9开始向后数6个数,有的学生从6开始向后数9个数,有的学生采用“凑十法”。这些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其数感是不是有明显的差异?这时,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算法带来的方便,这样能让学生对数的认识有更深刻的感悟,更能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2.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优化数感体验,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并且在实践中培养。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够让学生通过认知提高自己对于数学的感知能力。另外,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教师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才能去探索分析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的奥秘,让自己被数学吸引,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情感以及各种技能,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数学活动,能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运用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及学习热情,才能够让学生自发地了解数学,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及良好的思维能力。其中,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以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对整个数学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推进学生自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观察、比较,以此来优化学生的数学体验。另外,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各种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以及数学质量有良好的功效。
        2.3强化数学意识培养,形成良好的数感
        数学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数感就是应该具备的一种数学意识,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于数有很好的认知和运算能力,面对数学题目的时候能够迅速准确的找出数量关系,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更好地感受数字特征,对数学学科产生更多的认识,培养形成良好的科学直觉。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教学中,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数及数运算的相关原理与意义,正确运用数的计算方法解答题目,能够用数进行正确的表达,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例如,在一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实践活动中,有学生说到:“今天来参观的人真多啊,差不多有100人。”这就是学生数感的实际表现,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意识,就会正确的进行数学方面的表达交流,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价值。
        2.4“估”出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这节课时,呈现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探究1/2×1/5等于多少之前,先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在哪个范围内(有三个选项,分别为:A.0~1/5,B.15~1/2,C.1/2~1),并 说 出 理由 。大部 分 学 生 选择 A,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1/2、1/5为标准,通过与1/2、1/5比较大小做出判断,得出结果是比1/2、1/5都小的一个数。这主要是数感在起作用。在教学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时候,都可以像这样融入估算的过程,判定范围,验证结果,从而提升对数的感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 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创设培养学生数感的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比较、计算、操作、估算等活动, 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相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针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课程来说,其是培育学生思维的重要阵地。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的关键性,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文章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力及数感;加强数学练习,培育敏捷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使用数形结合方式;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指引学生自主思考与判断等措施,以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庆婷.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的探究[J].才智,2018(27):77
        [2]王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方法分析[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06):12-13
        [3]黄忠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4):61
        [4]杨大江.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173
        [5]雷蕾.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8(0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