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旺
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考试是对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检查,其中高考是学生所有考试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最公平的一次考试。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到的知识内容都会通过高考来进行检验,高考是决定学生未来的学习环境的重要部分。因此,对于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历史命题的内容,是所有学生和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一份好的高考历史试卷可以让学生全方面的展示对于三年来所学的知识应用能力,让高校可以更好的招收人才。本文主要从新课改实施后高考历史命题情况和历史试题存在的问题及命题建议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
历史高考试卷的内容都是通过不断对过往题型和历史资料的研究来创造的,所有命题技术和题材都是建立在过往题型的基础上,对命题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更好的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高中历史新课标从2003年颁布,2004年正式引进各地,历史命题经历改革后发生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
一、新课改实施后的历史命题情况
(一)注重情感关怀
新课改注重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在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训练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掌握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使用方法,着重对学生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历史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精忠爱国、勤俭节约等精神,让学生人格更加完善,对祖国归属感更强,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完善旧版本,保证试题公平
新试题注重对于旧题型的合理应用,对于不同版本中存在的差异进行融合,做到既不抛弃原有教材的精华,又能合理运用新课程中的理念,保证学生考试公平,让学生在不同版本的教课书上,都可以通过教材内容找到相对应的试题答案,确保考试公正。
(三)对于历史教育的命题方式实行多样化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中,不论学习哪个版本的教科书都可以实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做到异曲同工的目的。新课程注重学生通过教科书和资料来对史料进行研究,做到以能力来立意。强调学生对于史实资料的理解能力,从而实现对考生的文化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的考核。
(四)对于基础要求高,涉及面积广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高考历史试卷涉及范围更加广泛,考查知识范围增大,中国史和世界史都有大面积的涉及,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科技和文学上的成就、近代史西方精神文化发展、现代史等内容,全方面的考查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掌握[1]。
二、新课改后高考历史试题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命题偏离教科书
高考历史题材是依据史料和教材内容来编写的,根据国家规定的大纲,来决定每年历史试卷题型和内容。但部分地区对于历史题材的编写与教科书内容脱节,与学生在学习阶段学到的历史内容缺乏衔接,对于教材内容的主体偏离,使学生无法正确作答。题材冷门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使学生在高考历史试卷中无法发挥真实水平。
(二)题型缺乏变化和创新型
新课改中对于历史考试,要求具有创新意识。不拘于课本内容,充分利好新历史材料,贯穿中西,联通古今,把史料融汇贯通。这是对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对试卷进行正确的解答,不管考查内容是学生了解或者不了解的,都可以根据自我见解进行解答,可以有效使考核内容达到标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对史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但大部分地区试题内容仍旧依照教科书进行编写,与教材息息相连,缺乏变化和创新,拘于题材。
(三)过于侧重历史学科版本之间内容的差别
新课程要求考试命题和题型必须公正,注意历史各个版本之间的区别,三个版本都必须含有考试命题内容的答案,这就导致无法合理运用新课程标准。对于版本之间的内容区别过于关注,与新课改中扩大教材范围,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都可以使用的理念背道而驰,导致因小失大,对高中历史老师形成误导,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曲解新课程意义,认为对学生传授不同教材共有的内容就好,造成学生历史知识和运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和迟疑,过于重视不同教材版本之间的区别,只会使历史知识得不到好的传播,命题工作无法更有效进行。
三、对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历史命题建议
(一)提升命题结构
对于题型的变化要结合以往命题经验,对于不合理的命题进行改进,对于优异的命题要善于利用,对于命题进行适当创新。观察全国各地的历史试卷,吸收教训总结经验,减少对于历史命题的失误,使高考历史考卷可以更加合理规范,考生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水平。在材料选择上,需要扩大知识的范围,不局限与中国历史或者世界历史,合理利用各个方面的史料来进行,例如:有关"长城"材料内容的选取,涉及到从秦、明至现代的巧关描化,使考生能够站在一个长时段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空间上来讲,材料的选取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扩大地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联系和比较,空间视野也更加宽泛[2]。
在历史命题中情境创造必不可少,情境创造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境与历史内容之间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合理运用情境创造可以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可以一隅三反,对历史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二)注重扬长避短,创新题型结构
对于历史高考试卷应合理使用新课程标准,对于历史试卷的命题需根据学生在高中和初中阶段对于史料的学习内容来进行,依据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来合理命题。在考查教材进行命题时,需根据史料把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放到第一位,基础知识是考查学生对于历史掌握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解决多种教材版本的问题,使命题不拘于教科书,更具有创新性和适应性,提升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历史教材的衔接性,例如:有学者指出:“为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高考除了加紧研发有效的测量方式和技术,并创造条件实施外,还必须在制定高考目标和说明时,研究和做好课程标准的‘补台’工作,”要合理进行适应高考的目标和说明,可以有效的进行科学命题。在对历史试卷命题时,需尽最大努力完成新课改规定的高中历史考核目标与要求[3]。
(三)按照课标内容进行命题
在对高考历史试卷命题时,需科学化的来进行,按照课标内容,规范命题,对于有争论或者出现错误的试卷要进行杜绝,防止类似问题出现在试卷中,为考生带来困扰。在科学命题时需结合情感来进行引导,例如:养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需根据学生需求,培养学生对于情感、价值观的认知和积极的人身态度。另一方面科学的命题方式需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内容的理解,对于教科书上详细的史实资料,不具体进行考查,防止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现象,更好的体现出高考命题的功能,命题不拘于教科书,源自教科书中的内容,但超越教科书中的内容,对于学生历史知识更好的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历史素养。新课程着重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把学生作为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积极探究历史学科。
结束语: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现象,新课标的出现,使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结合实时有效的对历史进行学习和探究,提升对于历史的思维能力。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的技术和模式也在逐渐改进,这是教育者对过往失败经验总结出来的成果,也是新课标为我们带来的显著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平.命题综合化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8,(12):49.
[2]令小雄.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J].读与写,2018,15(22):171.
[3]李宗建.高考历史选择题命制特点及应对策略[J].魅力中国,2020,(1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