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县域教育管理之“四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雷强
[导读] 在信息化时代下,县域教育管理也必然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雷强
        福建省宁化县教育局装备站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下,县域教育管理也必然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尤其是各级政府在办学条件上人力、财力的强力投入,我县从启蒙阶段到高中教育都已开通了多媒体班班通,现代化设备的完善为我县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县域教育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文章简述了信息技术在县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县域教育管理的“四化”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精准化
        信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处理、信息管理的各种技术手段的统称。
从广义视角看,信息技术就是对数据提取、整理、传输和加工等功能的展开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对相应对象、部门的调控与管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一种有效手段,包含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因而也被称作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各种信息整合、加工和处理,可以让人们清晰理解其在管理过程中要表达的含义。它在县域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化了县域学校教学条件,提升了我县教育管理能力。这里,结合我县信息技术推进的现状,探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县域教育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县域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县域教育管理要面向全县各所大大小小的学校全面铺开,而各个学校又有自己千头万绪的实际工作,既不能搞一刀切,又不能放任不管,因此,做好县域教育管理是需要很强的管理艺术的一项工作。在以往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往往就是通过发文件的形式对县域学校进行管理,但这样的管理很难追踪效果。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县域教育管理进入智能化的过程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这里以县域学校教务管理为例。我们知道,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很多学校的教务主任都会抱怨学校教务工作的繁琐。为此,我们从县域教育管理的角度,结合我县各个学校的实际,研发“排课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软件,以实现对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教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助力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县域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县域教务管理,不仅可以解决人工管理的不足,还能消除人为的干扰因素,保障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县域学校教务管理,对于学校来说,还能实现学校、教务处、教师的有效结合,并形成上通下达的局面,以有效提升教务管理的质量;对于县域管理来说,可以更好地促进校际信息共享,也有利于县域教育的过程化管理。因此,信息技术推动了县域教育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县域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县域教育规模的扩大,我们不仅要引入一大批年轻的新鲜血液,同时更要把原有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好。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投入学习,努力跟进,才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
        1.立足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有针对性。各个年龄层次教师其实各有优势,也有不足。如年轻教师,信息技术方面可能很快上手,但教学经验不足;而中老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信息技术方面却往往有欠缺。基于本县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如,本县某农村小学,借助教务系统可以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主持。信息技术教师要指导中老年教师基本的信息素养,中老年教师则向年轻教师指导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指导,老、中、青三代教师的互帮互助,提升他们掌握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极大调动起了各个年龄段教师的积极热情,并让他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产生了对信息技术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样,很多中老年老师也能做出美轮美奂的课件。


        2.基于相应教学活动,鼓舞教师自觉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每个人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每个人都成为“低头一族”的今天,大家很好地体会了“机不可失”的时代内涵。如何引导教师从手机走向更加广阔的网络资源世界呢?开发相关的智能APP,搭建教师互动的平台是关键。现如今,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成为学校动态生成的资源库,每位教师既是数据资源库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这对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本县某高中学校,利用网络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并就理论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交流和沟通,从而有效提升了本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又如,在微信群中,将国家、省、市、县乃至学校的优秀案例发布到网络上,保证教师的互相学习需求。当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课例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以供大家学习和共享。在课堂中,教师只需一部电脑便可以打开教学课件,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才能让新时代教学之路走得更远。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县域教学课堂的高效化发展
        县域内学校通过网络组网,加强了校际互动与资源共享,为实现课堂高效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每个老师贡献一节高效课堂,相互借鉴,形成团队,就可以把所有的课程都上得精彩绝伦。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投影等功能,可以实现静态知识的动态化,还能唤醒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同时多重感官的刺激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接收量,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它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推动课堂的有序开展。如,在应试体制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会打开课本让学生记忆知识点,对于课堂难点反复讲解,殊不知在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下,会抑制学生学习兴趣,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并影响着教学开展效果。而多媒体手段的利用,可以将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可以调动起学生多重感官,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而且利用计算机设置课下习题,对于学生的对错,计算机可以给出精准的解释,并基于他们学习水平为其推送适合他们的学习习题。利用计算机开展教学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而且显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效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县域学校中家校合作的精准化发展
        本县区的部分小学学校,受到自身经济发展影响,很多父母都外出工作,很多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而且传统的家访、家校合作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沟通的“即时性”,如“校讯通”就是家校沟通的得力助手。学生在校的表现,活动范围的定位,作业完成状况等都可以迅速反馈给家长。
当然家长也可以基于学生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足不出户便实现了家长、学校的联系和沟通。“校讯通”整合了教育资源,是当下我县学校、家长、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提升了家校合作效率,而且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全新网络教育格局。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校沟通和互动,深化了彼此的了解,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而且,通过家校交流,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来,这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一环。因此,信息技术提升了县域教育管理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县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县域学校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构建了一支信息化的教师发展队伍,推动了我县教学课堂的高效化发展,同样加强了家校的合作,提升了教育的社会效益。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县域教育资源,有利于开展好县域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将各方力量集结起来,可以降低县域教育管理难度,并提升县域学校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侯伟宏.信息化技术教育促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实践及机制建立[J].贵州教育,2020(09):6-8.
        [2]刘娥.县域中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14、10、15.
        [3]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