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彩云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江屯中学 广东 肇庆 526300
摘要:本文对于初中德育和心理教育融合教学展开了探究,首先阐述了德育和心理教育的概念以及融合的意义,然后指出当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十九大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提升全面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这对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考验。另外初中生还需要面临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对于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出了要求。这对于初中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将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行融合,来缓解学生的心理矛盾,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一、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广义上的德育指的是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所讨论的德育指的是小德育,也就是道德教育。另外本文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通过学校教育的引导,运用心理学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将德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会成为初中大德育工作当前以及未来的主要方向,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方面冲突
德育和心理教育二者在指导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德育工作者需要将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标准、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作为教学内容化展开,需要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而将其作为日常行为处事的标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三观。而心里教育工作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教育工作者不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德育和心理教育还是存在“价值中立”和“价值导向”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育者常常难以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
(二)德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方面的冲突
德育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德育的内容具有社会属性。但是心理教育更加倾向于个体的自然属性,更加侧重帮助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主能力,因此心理教育的侧重点主要倾向于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三)德育和心理教育原则方面的冲突
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工作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冲突,比如道德经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和相关的任课老师进行汇报。
但心理教育更加强调工作的保密性,而咨询、辅导等都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从而双方之间才能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才能方便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保密性也是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原则,因此这和道德教育的工作原则存在冲突。
三、初中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融合的途径分析
(一)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新理念
德育和心理教育在工作指导思想方面存在冲突。因此想要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容进行结合,就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依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重新树立起符合初中学生生理特点和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重新构建起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施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再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开展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扮演角色,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德育和心理教育的融合需要新型教学理念,由于二者之间的指导思想存在冲突,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进行思考。
(二)优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内容
要想达到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融合施教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优化当前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教材方面,各个学科教师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本文教材的内容,从而对于心理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结合现实的生活,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面向现实相信自己,从而超越自卑战胜未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其中的道理,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而采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挫折以及人生的困难,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二是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的内容,德育与心理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因此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内容需要作出改变。比如互联网教育方面,教师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的性质和功能,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原理以及网络信息的危害性。其次需要进一步开展网络情感教育,通过网友、博友、粉丝等身份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从而找到情感教育的突破口,引导学生逐步合理控制自己。
(三)建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平台
基于当前的情况来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初中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平台,大多数教育的内容主要都是各学科教师所负责。为此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平台。(1)建立心理咨询室。初中生需要面临中考巨大的压力,建立起心理咨询师,通过电话、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其中的难题,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业方面的问题。(2)。组织开展健康、生动、活泼的活动,如初中生成人礼、交换生联欢会等活动,从具体的活动实践中来帮助学生落实德育的内容。(3)积极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教学,引导学生举办基地劳动、社会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的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社会、国情的了解,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结语
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希望广大初中教师继续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积极探索新时期初中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灵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初中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现状分析[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00(004):P.90-91.
[2]杨占峰.探析初中学生心理教育[J].软件:电子版,2016,000(0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