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霞
博罗县响水中心小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100
摘要: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推进中,老师需要着重思考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好的激发,促使其注意力集中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对此,通过运用“律动”教学这一方式能够极好的完成这一点,而且老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对音乐知识进行探讨、交流,进而使其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得以提升。“律动”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跟随音乐自由舞动,通过身体律动去感受音乐节奏及节拍,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能够拥有即兴创编及表现的欲望,从而获得知识。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有效
在小学这一阶段中,正是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接受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时期。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律动”教学,能够有效的唤醒学生们的各个感官,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们通过身体的律动能够更好的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身体更加的灵活,让其更好的运用肢体动作去感知音乐,从而真正意义上达成身心合一。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律动”教学方式的价值所在
(一)促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得以提升
在小学这一阶段中,学生们的年龄普遍较小,其活泼好动的天性还存在,在课堂中老师们也能感受到学生们的这些天性。在以往小学音乐教学中,通常都是由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讲解,或者由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跟唱等形式来对学生们都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极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音乐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依据教学内容来带领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节奏舞动自己的肢体,让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而且这一方法的运用也极为贴近学生们活泼好动的特性,在使用“律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进行舞动,这样学生们会感到新鲜感及趣味性,会更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1]。
(二)提升学生们对音乐的认识及理解
音乐是一种极好的情感交流方式,它是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是情感交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律动”教学这一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然后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一方式还能有效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让其能够更好的去感知音乐作品中的情绪,进而促使学生们在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及创编能力得到提升。
(三)提升音乐知识的生动及形象性
小学生因年龄小这一限制因素,其在理解抽象的知识及音乐方面会存有一定的不足,若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单凭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那么必然无法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小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出现分散,而这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老师应当积极探索新且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律动”教学这一方式则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们通过肢体律动来理解音乐,让其把握住音乐中的节奏及情感,深入体会音乐,提升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教学方式的方法
(一)基于音乐自主创新律动动作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通常会使用“老师教、学生学”这一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并不符合学生们活泼好动的特性,还极容易影响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及积极性。
众所周知,音乐课堂教学与其他文化科目有着极大的不同,其更具互动性,若老师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教学,这样必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整个课堂会显得极为枯燥、乏味,长久下去,学生可能会降低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对此,老师运用“律动”教学这一方式来教导学生,让其主动的投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促使其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敢于展现、表现自我。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天性,锻炼其模仿能力[2]。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欣赏《捉迷藏》这部分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们聆听一次《捉迷藏》,认真感受这首音乐中的节奏、音色以及节拍,并能够通过初步感受来分辨音乐中蕴含着的不同情绪。其次,老师先带领学生们依据音乐表现出来的节奏来促使身体跟随进行律动,或是拍手、响指、拍腿,或是跺脚、拍手、拍手等去感受音乐节拍,而且拍动的力度要与音乐强弱对比相对应。当学生们能够做好这一点后,老师就需要点拨学生们进行律动动作的创编,让其依据自己的理解去改编动作,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老师在这之中可以先进行一个示范,然后引导学生们进行创新,由此来提升学生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参与度。
(二)基于律动来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进而了解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堂外部环境进行结合,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教学中的优势,让学生们更好的去探索音乐知识,并促使其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创编,使其积极主动的进入到实践教学中学习音乐知识。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们欣赏音乐,但因为一些音乐存有相似性,学生们在理解其情感时可能会存有一定的问题,但若这时通过使用“律动”教学则能够很好的促使学生们进行理解。
比如:在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欣赏《划船歌》这首音乐时,首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感染学生,让其投入到音乐的氛围中,其次再展开深入的教学,在A段的旋律中,学生们可以集体为音乐的前半部分创编歌词,可以通过划船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创编,接着再来学习A段音乐,这时可以主要采用拍打音乐节奏,演唱具体歌词,再次拍打音乐节奏,最后再依据音乐节奏来做出对应的律动动作,同时通过呼喊来进行。再次,老师播放A段音乐,学生们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最后,通过这样的方式依次学习后半段。在这样方式的学习中,学生们能够自然的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在周围同学及老师的配合下,一起完成对音乐的认识及理解,能够深刻的领会到《划船歌》这首音乐的情感、节奏及意蕴等。
(三)基于律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是现今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们的自主性,不受过多的拘束和影响,能够积极展开学习,并获得知识。但在小学这一阶段中,老师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并不实际,小学生们因为年龄小,其自律能力还没有较好形成,极容易在自主学习中偏离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而会导致自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对此,老师需要将班级中的学习们划分为一个个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互相督促下进行探究合作的自主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当音乐课堂采用“律动”教学这一方式时,学生们就能极快的与自己小组成员组队,在组员的带动下,更快的配合音乐进行身体律动,并在小组成员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舞动方式,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律动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当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出自己能够让人们放松、愉快的特性,而“律动”教学正好能够做到这一点,让学生们能够闻“声”起舞,使得自身的肢体随着音乐中的节奏动起来,这样还能促使整个课堂形成较好的氛围,学生们能够主动的进入到这一优良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并促使自身的学习能力、音乐素养以及表现能力等得到提升。当然,在教学中,根据小学教学要求以及内容,老师还可以为学生们展开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其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更多、更扎实的音乐知识,使其音乐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羚嘉. 试论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
[2]王瑞.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北方音乐, 2020, (6).
[3]曾琴. 律动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品位·经典, 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