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郑彩文
[导读]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类学科,是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关键,其课程内容与中华历史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郑彩文
        惠州市惠东县平海中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类学科,是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关键,其课程内容与中华历史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初中历史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初中历史任课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此举不仅能提高授课效果,还能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本文将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措施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讲解历史课程内容,展现优秀历史文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染,继而客观地认识历史史实,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理念,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综合发展。但就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而言,部分任课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了提高学科成绩上,并没有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予以足够的重视,历史课程失去原本的人文教育价值,学生也难以透过课程内容,看到历史文明的本质,而教师过于模式化、程序化的授课形式,也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历史学习热情。针对此种教学现状,革新教育指导理念,优化授课模式,就显得尤为关键,任课教师需要以历史课本为基石,深入挖掘其中涵盖的历史文化内容,以课堂作为主阵地,向学生展现历史课程的人文性,使他们逐步塑造起人文精神,进而获得全面综合发展。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意义,在任课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学生能够慢慢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树立起真善美发展目标,使他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富足。与此同时,当学生塑造起人文精神后,其智力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他们能够有充沛的勇气与毅力,去追求自身的发展,这样一来,学生的人生将更具价值,生活也会更有意义,在此前提下,教师再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指导工作,也将更加顺畅。通过将初中历史课堂,转换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阵地,还有助于授课效率及质量的提升,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并且充满人文思想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对历史科目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社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当学生塑造起人文精神,社会上的正能量会不断增加,社会建设发展也将趋于稳定。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策略
        (一)革新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体现历史课程内容的人文性
        初中历史任课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宣讲者,授课活动的组织人,若其教育指导理念积重难返,学生将无法提起历史学习热情,若其沿用原有的授课形式,未能紧随时代发展,革新延展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将脱离于实际社会生活,课堂讲解效果也将差强人意。鉴于此,要想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第一要义就是革新教师的教育指导理念,使其对人文精神塑造,予以重点关注,糅合人文理念进行授课活动,在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其人文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领会历史课程所具备的文化性、趣味性。任课教师在讲解“宋元文化”相关内容时,宋徽宗虽然没有推动宋朝的繁荣发展,使得宋朝最终走向灭亡,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壮大,却发挥出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针对宋徽宗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进行讲解,以《祥龙石图卷》为例,向学生阐明历史本身就是辩证的。初中学生面对这些具有人文性的历史课程内容,具有浓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他们将对宋朝历史形成与众不同的见解,逐步提高个人文化认知,并能促进人文精神的塑造。


        (二)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体现讲解内容的人文思想
        初中历史教材文本收录了大量具有人文思想的课程内容,任课教师需要将教材课本,当成开展课堂讲解活动的主要工具,具体到实践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期,深度挖掘课本中蕴藏的人文知识,再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引入这些具有人文思想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加以熏染,使他们既能深化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又能将其内化整合为自身的人文理念,继而得以全面综合发展。与此同时,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文知识,任课教师需要及时地予以其指导,使他们能够用历史目光看待历史史实与问题,这样一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会更加顺利,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就“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四运动”等史实,进行深入探究与研讨,使他们意识到,正是当时革命战士的不断探索,才促进了历史的前进与发展,在课堂讲解期间,教师应对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等内容,进行重点阐述,以此为路径,培养学生的爱国人文精神,使其树立起远大理想。
        (三)丰富授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
        原有的初中历史授课形式,以教师讲解课本内容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理解掌握,这对于提高授课效率与质量,难以发挥出积极影响,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无法起到促进作用,据此,任课教师需要对授课模式加以优化和完善,践行因材施教理念,依据教材中涵盖的人文知识,采用恰当合理的授课形式,使历史课堂的人文气息,更加浓郁,使学生能够快速建立起人文精神。教师在讲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章节时,其核心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可选用小组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等内容,进行分组探究,又或者,可采用问题驱动模式,以问题导入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搜集与之相关的教学视频,在课堂开展情境教学活动,通过视听渲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树立他们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丰富授课形式,是弘扬人文精神的主要路径,也是提高授课效果的有效策略。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局限于历史课堂,任课教师需要将授课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文主题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快地塑造起人文精神,教师也可达到思想渗透与知识讲解双赢的授课目标。为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教育意义,任课教师需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踊跃地参与其中,同时还要予以其适当的指导,使他们自发地去探究、去思考,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特征,依据社会建设发展情况,安排具有我国特色的实践活动内容,确保学生受到正确价值理念的影响,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受到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先革新教育指导理念,再优化课堂讲解形式,以教材文本为主要道具,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课堂中、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掌握历史课程内容,并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1):73.
        [2]吴品品.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王冉.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A]. 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4.
        [4]冯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