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出火热的心 培育幼嫩的苗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吴珊
[导读] 卢兆轩,男,7岁,一(4)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班里以倒数一二自居,在年级更是在极落后位置。
        吴珊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 511300
        一、学生背景
        卢兆轩,男,7岁,一(4)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班里以倒数一二自居,在年级更是在极落后位置。他学习基础不扎实,课堂上时常心不在焉,做小动作。其性格较孤僻,不喜欢和同学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差,眼神闪躲,有微小自卑情绪。他的父母离异,法律上判定跟其父亲生活,但迫于生计,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家里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照顾他的生活。
二、问题概述
        由于他性格内向,不懂得与同学相互沟通,总是沉默寡言,因此同学们都对他有疏远感,不喜欢和他一起玩,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总是孤零零的。在语文课上,他大多时间都是我行我素,每当开火车读拼音或读生字等课堂互动环节,他总不会积极参与。放学后,在其家长的允许下,对他进行课外辅导时请他读一篇学过的课文,也由于好多字不认识,所以读得非常不流利,断断续续的。这反映其语文学习基础的不扎实,这与同龄人的学习进度相比较,处于劣势地位。他对学习没有热情,对学业也没有追求,一种懒散与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在他身上有明显表现。
三、成因分析
        由于父母离婚,父亲为了生计,常年不在家,不能时刻在身边教育他,这让他的成长失去了双亲的积极引导和爱护。这在成长上会使他缺爱,增加了其不安全感,从而患上自闭倾向。同时也是因为生活中缺少积极能量,其对外有一定自卑倾向。说话不流利,断断续续,眼神闪躲,唯唯诺诺。
        家里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照顾他的生活,她对他特别的溺爱,有求必应、把最好的都留给他,是“含在嘴里怕化”的典型。但这种这种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理念上并不妥当,但老人毕竟没有这方面认识;所以长期的溺爱造成他较为自私的性格,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分享。
        由于家里在学龄缺少家庭教育,奶奶文化水平有限,所以他的识字量少得可怜。总体上,他缺少文化熏陶,所以青少年应有的睿智和开朗气质在他身上没有明显表现。
四、辅导策略
        一.
        首先,我要让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写话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于是我就组织游戏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每每此时,我非常关注他,经常喊他的名字。刚开始,他说不出来,有时说出来,声音特别小。我说“没关系,再想一想”然后给他一些暗示性的引导(这同时也给其他同学讲解了解题思路),给他一个缓解紧张情绪的空间,以让他的思维跟上课堂进度;如果他回答不上来,我说“谁来告诉他,此时他想不起来了”时就有同学来帮助他,以此既捍卫他的自尊心,又加强了他对问题的记忆,同时还让他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支持。一箭三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胆量大了一些,声音也响亮了,只要他说出来,我就会大力鼓励他,让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增强他的自信心。
        由于课堂小插曲,他的注意力渐渐能跟上课堂,这对他的学习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提上了兴趣。
        二.
        其次。帮他找“小老师”。由于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和学生在一起。因此,在课后我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对他实施“一帮一”的帮教活动,即找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


        这是“帮扶模式”,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受教的他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他也会与同学慢慢产生沟通,这有利于提升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他在交往过程中会与同学产生友谊,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作为帮扶的那一名同学,他可以在讲解过程中把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框架复习,可以找到自己意料之外的疏漏点,同时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各位题目中,加深印象,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从作业到练习,遇到困难,随时都可以给予帮助。下课帮他听写词语,上课提醒她注意听讲。课间和他一起玩,慢慢地,他融入到同学们中间,变得比以前开朗了许多。经常见到他的笑容了。
        三.
        最后,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帮助其建立自信。自信心与她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记得一位教育家曾指出: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他特别的不自信,说话像蚊子“哼哼”一样,即使看图后会说的也不敢大声说出来。
        展现成果的机会终于来了!一次语文课上,突然他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请他来回答问题。接着,我就在全班表扬了他,他的脸上盛开了幸福的笑脸。
        四.
        这是我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最头疼的一个模块,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与家长沟通。
        我首先的他的日常监护人奶奶进行的沟通。老人很是配合,但一直把问题推向孩子的父母。我固然知道这是重要的原因,但我也希望老人对孙子有一定教育引导。这不是过高的要求,我让奶奶有空就早点来接孩子,我在放学送队伍出校门时,如果条件允许就来找她了解最近情况。我留了电话号码给老人,告诉她如果有什么想法需要我配合,能够帮到孩子的,我一定尽力。
        接着对于孩子的父母这一块,我有些无奈。由于孩子父母目前的关系,我不能过多要求些什么,也不好介入。我找到了孩子的父亲,他是孩子法律上的直接监护人。在沟通中了解到他远在外地奔波,因为他要只身撑起了一整个家,他也很不容易。我考虑了一下各方面原因,我告诉他,我希望不论如何,都要给孩子定期打电话,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给孩子讲讲外面的世界,讲些成长的道理;如果可以,学着每逢佳节,给孩子寄张明信片,不会写的来问我。在成长启迪这一块,父母所言是老师同学所比不上的。后来我想了想,也打给了孩子的母亲。我告诉她,母爱是孩子生命中温暖的源泉,希望她有空多来看看孩子,带他吃个饭,陪他玩一会儿,给他讲个正能量的故事。点点滴滴,只要有付出,在孩子的心中便有了“母爱”的概念,他会懂的世间的温暖。
        五、实施效果
        时间推移,在家校双方的不屑努力下,孩子一天天开朗起来。他学会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学会了然后去学习,学会了笑!他现在已经褪去了唯诺,距离阳光青少年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但,其中也有些小瑕疵。他的成绩没有我预期的质的飞跃,虽然有所进步,但也依旧属于“车尾”部分,无法更进一步,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当20年班主任的我,时常会碰到一些特殊学生。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特殊教育在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和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要真正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循循善诱,争取监护人的配合,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同时,对于成绩这一块的辅导。我想,是我下一阶段重点抓紧的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