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小学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其在强调思维能力及道德观念的知识课堂,轻松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因而,行为习惯的规正及正确思维方式的养成是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便在健康且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使当代小学生无论能力水平的高低,都能得到良好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应用分析;故事教学
引言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大多受到其独有的思维方式所主导。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最核心的要素是,利用故事等内容帮助小学学生处理复杂的品德理论信息,根据故事的脉络发展及教师所渗透的道德意识,得出正确的行为标准与学习结论。可见,故事教学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中,需要教师强调故事因果关系的分析,使思想品德知识内容的教学步骤更为具体,令小学学生可以在条理清晰的教育故事中,更为全面地思考思想品德问题,最终按照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所设定的学习逻辑,清晰且明确地理解所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一、故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应用价值
以故事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媒介的方式,可帮助教师解决学生思维方式难于培养的问题,使小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时,可以在故事的印证中完成内化。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知识内化上通常更为简单,同时,以故事作为品德教育的渠道能够在故事的案例解析中,深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因而,故事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其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更为广泛,便于在故事的运用中帮助小学生找到解决生活中不良问题的方法,使小学生树立健康行为规范的同时,能够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正是品德教育的科学路径。思想品德的教育养成需要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状态的故事作为基本载体,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小学学生寻找思想品德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需要在条理清晰的故事教学中,利用更多的故事素材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供的故事内容成为解释理论知识的教育工具。此外,课堂上的每个故事的案例讲解大多存在深层次的教育内涵,便于将小学学生的诸多兴趣和疑问在案例故事的分享中解决,在故事研究的过程中融合一个个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内容,能够在案例故事的生动讲解后,加深故事的可信程度,令小学学生对所学的品德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故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品德故事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落实
故事教学能够增强知识内容的可信度,令小学学生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故事的案例选择中,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以故事内容的讲析作为知识内容的解答。同时,教学故事的有针对性选择,通常具备良好的知识学习逻辑,可在每一个知识单元的案例分享后,在故事的研究中一直延伸到教育内容的本质。可见,不同教育故事的讲解中,引导小学学生积极寻找不同知识单元的学习答案,能够在动态化的内容研究中,按照小学学生的兴趣规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可信度。然而,对于如何利用故事案例的讲析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意识,通常是故事教学的难点问题,在教师在面对教育学生和培养道德品质的方面研究,应该以故事与理论的集合为主导,在生活化、故事化的教学展开中帮助小学生认识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及道理。例如,当冲突发生教学中,解决矛盾及理念上的冲突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教师利用我们的好朋友、说话要算数等故事加深小学学生对良好友谊关系的认识,可以在故事中承接友谊关系的理论内涵,加深小学生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并在动态化的故事研究中,拓展小学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小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供故事案例,在学习逻辑更为清晰的故事课堂中,学会合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能够解决误伤他人、缺乏责任感等方面的品德问题。
(二)利用品德故事提高知识学习的氛围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在更多趣味性案例的融合中加强小学生知识学习的氛围感,品德教育的落实并不是抽象的理论内容,而是以故事实践作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基础内容,品德故事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品德观念的养成需要改变学生大脑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利用品德故事的趣味性及理论包容性,提高知识学习的氛围感,便于间接传输更多的品德意识,包括团结有爱、和谐发展等方面内容。可见,品德故事融入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一种鼓励小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方法,通过更为生动的故事降低品德教育的边界,并在自由的故事分享及理论探究中,培养小学学生较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中,教师利用更多维护共同利益的故事案例,便于促进小学生对自身行为形象的了解,使本节重点学习内容可在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中,得到较好的思想传输。同时,利用品德故事提升知识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在故事的选择及故事的讲解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其一是保护品德故事的可探索性,以便维持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其二,教师需要结合更多的理论知识,将品德教育融入现实生活,在实际的故事素材分享中学习更多的道理。其三,教师应该在故事的讲解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梳理教学内容,概括故事中所折射的品德知识的同时,完成教育教学的归纳整理,最终在知识学习氛围的保护中帮助小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品德故事改变知识教学的课堂结构
品德故事的案例分享,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分析生活事物的本质,强化小学生从认识品德价值观到内化品德知识的过程,并最终在故事教学所构建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帮助小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德育知识学习体验。可见,利用品德故事可以改变小学生获得德育知识的课堂学习结构,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思维和积极健康的行为状态。这是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出发,转变教学方式、更迭教学结构的基础内容,教师作为小学生德育思维成型与发展的首要教育条件,应该在品德故事的分享中提出更具探索价值的问题,令小学生在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教育循环中发展出正确的德育认知。例如,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有序的公共生活故事讲解中对比无序的公共生活,强化类比教学法的教育运用的同时,维持德育教育的边界,便于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中,令小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的现象。同时,德育教育内容无法控制知识的边界,而小学生的知识好奇心则是无法满足的,很多时候,小学德育教师应该利用品德故事控制所讲解的德育内容边界,改变教学课堂的基本结构的同时,圈定所培养的德育范围,正是实现德育教育培养的第一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利用故事案例的讲析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意识,通常是故事教学的难点问题,在教师在面对教育学生和培养道德品质的方面研究,应该以故事与理论的集合为主导,在生活化、故事化的教学展开中帮助小学生认识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及道理,以便拓展小学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小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供故事案例,在学习逻辑更为清晰的故事课堂中,学会合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同时,以故事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媒介的方式,可帮助教师解决学生思维方式难于培养的问题,使小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时,可以在故事的学习与思考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此种教学课堂,便于间接传输更多的品德意识,包括团结有爱、和谐发展等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杨鑫. 故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应用分析[J]. 中华少年,2015(17):16.
[2]罗晶. 小学品德教学构建下的故事教学法应用简析[J]. 新课程(小学),2019(11):80-81.
[3]黄蕾. 基于小学品德教学的故事教学法应用分析[J]. 新课程(小学),2014(02):149.
[4]孙传兰. 故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