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梁艳敏,孙再护
[导读] 话语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和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关键作用。
        梁艳敏,孙再护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21
        摘要:话语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和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关键作用。在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更显得重要且必要,在话语优化的过程中民族高校的教育者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民族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时要与时俱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在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20-28.]]民族高校扎根于民族地区,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养民族高校大学生“五个认同”、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推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媒介和工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审思
        民族高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理论的重要阵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就目前来说,民族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体系尚未成熟,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因各种原因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落后于社会发展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沟通民族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高校是推进民族团结、开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平台,更是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选择。但就目前来说,民族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中并未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并未被纳入最新的民族理论研究成果。在铸牢中华民族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情形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快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话语体系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创新和优化。
        (二)对象的复杂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
        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生,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的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各个民族的大学生,他们大多都留存着显著而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文化烙印。他们已经形成的较为固定且稳定的思想观念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也使得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更具复杂性。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充分把握各民族学生群体的鲜明特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建立起适应各民族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三)驳杂的网络信息冲击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性
        网络的普及带来信息大爆炸,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在受到不同民族文化影响的同时,网络上的价值观念也在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近些年来,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民族主义、破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中大行其道,冲击主流文化和社会正义,严重冲击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性。在多元环境和网络文化的现实中,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性,防范不良话语的冲击,引导民族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娱乐至上思潮削弱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严肃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娱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娱乐的低成本使得娱乐迅速扩展。网络上层出不穷的以娱乐的方式展现给大家的教育类节目,不利于个体独立性的发展,更是对教育严肃性的挑战。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不能过分娱乐化,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严肃性,不能降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尊重和敬畏。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加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同时,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严肃性,不能丢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原有的价值和属性。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原则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要坚持把政治性放在首位兼顾学理性,坚持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持有条件的继承和创新,坚持话语严肃性的同时保有亲和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政治性。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主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步伐,坚定话语体系的政治性,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另外坚持科学研究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狭小范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质量。最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是各个民族的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更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树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形成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统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考虑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师生共享话语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育者的话语主导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大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建立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参与、良性互动的机制。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始终,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立教育者适应、受教育者满足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过程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话语资源,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新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话语资源。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并吸收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传统话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借鉴和转换传统话语中优秀精神资源,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添新的动力。另一方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理论的经典话语资源。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资源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基础。进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要结合我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际,话语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另外也要结合时政,反映现实问题;同时也要适当运用网络话语,增加话语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四)严肃性与亲和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特性就是其政治性,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严肃的。尤其是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的情况下,向学生传递国家意志和党的意志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保持其严肃性,以得到大学生的尊重和敬畏,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但是坚持严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并不意味着缺失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是教育者充分了解受教育思想层面的需求,用更接地气的话语讲述科学的理论,用真理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表达上要适度,在坚持严肃性的同时,也要保有亲和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路径
        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通过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话语环境的优化、话语内容的丰富和充实等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染力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一)提高话语转换能力
        “话语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用中的应有之义。”民族高校教育者出于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话语调整,要积极推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化、通俗化,促进书面话语的口语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政治内容为核心,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对大学生来说不易掌握的同时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距离感和抵触感。所以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政治话语、学术性话语生活化的转化,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富含哲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它们成为学生日常话语的一部分。
(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离不开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民族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新媒体话语表达方式,建立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模式来推动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首先,可以借鉴多元媒体话语资源短小精炼、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其次,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平等的话语交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迫切需求,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图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
(三)优化话语环境
        环境塑造人也影响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重要条件。首先,要优化校园网络话语环境,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以及相对坚定的价值观,极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这就需要媒体工作者对网络信息进行筛查和过滤,避免网络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也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严肃性和导向性受到挑战。其次,要优化校园内话语的传播环境。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特色民族体育运动、民族文化校园论坛、民族地区特色美食节等促进各民族学生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促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活化、常态化实践。
(四)丰富话语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支撑,吸收和借鉴传统优秀话语资源。在民族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也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度和参与感。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可以从网络话语中吸取经验。借鉴网络话语平易近人的优点,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高高在上的空旷感,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讲述深刻的道理。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紧跟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中,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完善自身的话语体系。
[[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及其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4]吴月刚,张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4).
        [5]胡中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三维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9).
        [6]钱民辉.论民族教育教育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J]民族教育研究,2020(4).
        [7]刘永生.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路径探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
        作者简介:
        梁艳敏(1996-),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孙再护(1995-),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
        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CX21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