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刚伟
广西神兔公司 530000
悟性这个概念是用于形容人的,不同的人之间大相径庭,有高低之分。
悟性高的人属于人群中的极少数,他们往往特立独行,异于常人。悟性低或者不太高的人属于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人世间的正常人。极少数的不正常,匹配着绝大多数的正常,构建了这个世界一种平衡。
悟性高的人会呈现出一种多重人格,这种多重人格和医学概念上的分裂人格是有差别的。
根据科普中国的词条解释,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又称个性。
人格有好坏之分,悟性高的人同样也分为好人和坏人。他们呈现的多重人格,是洞悉和了解人类群体个性化差异后的一种自我调整和操控的能力。生活中那些悟性很高的人的“戏路”是很宽的,他们的适应性很强,很快就能将自己转化和兼容到当下最为需要和适宜的某个状态中,这种融入是有主观倾向的。悟性高的人的多重人格具有多样性和切换性。
由于可以在多重人格上的舒适兼容性,又具备自如切换上的灵活性,悟性高的人会给人一种难以界定他们到底属于哪类人的感觉,他们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去调整兼容,作出反应,这群人的适应性和执行力往往都很强。
除了个性上的特质,悟性极高的人在年龄上普遍要比常人大很多。传统概念上人类年龄的内涵是指自然生理年龄,最黄金的周期大约在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之间的二十年,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的这十年则是精华中的精华。对于年龄更准确的定义应该包括心理年龄,它是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的准确年龄,是自然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综合体。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这个行走即包括物理概念上的,也包括内心的活动领域。客观世界的大小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内心状态和视觉眼观有差异,每个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生命的长度不仅仅在于有生命迹象的活了多长时间,而在于生命的主体经历了多少事。形成经历必然要有心理活动的过程,人的心理年龄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心理年龄成长的快的人,悟性多半都高,能思考总结,擅积累沉淀,很年轻甚至很小的时候具备完全不同于常人的人生经历,与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形成交际圈。
悟性高的人,心理年龄是可以逆向呈现的,而逆向呈现的最基本要求在于这个区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长度。类似于在个性上可以自由切换,他们在心理年龄呈现上也是可以自由调整的。这群人很小的时候或许就会讲出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味道很重的话,而成年甚至老年状态下,又会偶尔在言语中呈现小孩子的天真烂漫。他们人生的重大任务在于尽量的找到自己想要且适应的那种生活状态和方式,否则他们的悟性或许就会成为对其的一种折磨。
除了人格和年龄上的异于常人,悟性高的人在气场和磁场方面也是与众不同的。人的气场可以理解某人散发出的对他人的一种综合影响力。人的磁场可以理解为某人散发出的对于环节氛围的综合感染力。悟性达到一定程度的人,会自带一种“非池中物”的气场和磁场。这类人如果长期处于“池中”与“池中物”共饮一池水,他们互相都会感到难受,因为物以类聚,“非池中物”只和“非池中物”搞一起。悟性高的人或许会对池中物感到无法沟通,逐步转变为不愿意沟通和懒得沟通,悟性低的人必然会对非池中物感到无法理解,逐步转变为不愿意理解和懒得理解。
个性兼容,年龄较大和感召力另类是悟性高的人在特征方面的三种典型呈现,而能力上的出众或许就是这群人优秀的更具体呈现。
第一, 悟性高的人有强大的迁移认知与填充认识的能力,脑子聪明,触类旁通。非常典型的一个体现就是,他们可以通过少量信息,在思索、判断以及想象中营构事件的全貌,而且往往准确,即使一开始有偏差,也可以再根据新的少量信息中不断修正原先的轮廓和疆域,充盈它的脉络。认知过程中又能够灵活的拆解与重组,对事物的逻辑和组成有充分的想象力,既懂得拆解事物,又懂得从整体角度看事物和它的变化。可以在不同维度上灵活切换。
第二,善于思考、分析和总结,有很强的学习力和吸收力,以小见大,推而广之。以大见小,归纳简化。积累属性强大,涉猎面足够广,又兼具持续性和主动性。
第三,未卜先知,瞳力上对于很多事情有很强的预见性。会因为聪明的大脑和不断积累的经验,产生一种让其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方面都可以受益的灵感。
第四,化繁为简,去伪存真,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和核心关键,善于把控主要矛盾。悟性高的人总是容易看清楚事物的本质,能够把握重点。
人类的复杂思考和认知过程都必须经过内在的语言系统。概念是世间万物,无论是具体的客观物质,还是抽象的意识形态,在语言上的展现形式,人类语言多样性又让这种概念的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图示”(schema)的概念。图示就是我们记忆中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即包括概念性,也包括程序性,我们所有人都会因为脑中的既定认知进行相应的思维或行动反应。
我们的认知过程的最初,就是把我们见到和遇到的事情的所有重要元素,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上找到相应的“联想对接”。我们会思考自己是否曾经见过类似问题,然后将其向已知模型靠拢,实现向舒适区域的一种转化。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不会顾及对错,甚至来不及思考对错,也不会有太强的辨识能力,然后形成若干种潜意识的选择。
第一种,这件事并不复杂,就是我认知领域里面的某件事,某种因果关联。这种状态虽然往往会先入为主,但聪明人的确更应该相信他的聪明和经验,因为的确出错的概率小。
第二种,这件事有点复杂和困难,但是我又知晓和理解一部分,我就按照我的能力范围去思考和行动。这种状态通常都不会得到圆满的结局,且这似乎是注定的,因为其实一开始所有事情都不控制在这类人的手中。
第三种,这件事极度复杂和困难,远远超出我的认知范畴,我要逃离这件事。这种状态会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视野狭隘,格局浅薄;思维能力不行;人太懒。
我们可以用已知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型去解决某件事的时候,就实现了某种转化。我们解决不了某件事的时候,经验积累过程中的教训或许就会随之而来。悟性高的人,这个过程的吸收能力极强,洞察力也极强,也很会在瞬息万变之间尽可能的将认知领域开疆拓土的代价降低。
所谓的悟性极高,就是脑中图示认知领域的强大,结合优秀的吸收洞察能力和综合理性思辨能力,不断的在认知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认知力、吸收力和思辨力的结合,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这类人的潜意识和日常行为中,一点就透,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悟性高的积极效用虽然很多,但人并非一定要极力的去追求提高,因为太聪明有时候反而会痛苦。悟性并非是只靠强烈的意愿和努力就可以提高,还会涉及到很多我们控制不了的因素。我们不必刻意强行给悟性设定一个尺度化的目标,更不要刻意将周围某个悟性极强的“发光体”作为参照物。保持勤勉的生命态度,持续学习和进步即可。开心快乐的生活状态,追求头脑“适度”清醒,拒绝“过度”通透,或许才是更重要的目标。
作者信息:胡刚伟(1987.3-),男,汉,广西桂林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