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在亲子沟通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王凌云
[导读] 皮亚杰强调只有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王凌云
        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摘要:皮亚杰强调只有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放手让大家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而反对把受教育者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皮亚杰的理论为“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提供了科学依据。
        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是通过创设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参与者内心的认知冲突,从而唤醒大家的心理体验,在带领者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辅导方式。
关键词:体验式;团辅;亲子沟通;应用

        [1]皮亚杰强调只有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放手让大家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而反对把受教育者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皮亚杰的理论为“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提供了科学依据。
        [2]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是通过创设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参与者内心的认知冲突,从而唤醒大家的心理体验,在带领者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辅导方式。
        家庭是社会的单元,良好的亲子沟通更是国家安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体验式心理团辅有利于提高亲子沟通质量,将亲子沟通游戏化,使亲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交流,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结合自身体验,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性。
        [3][4]在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观念较为开放,许多在我们看起来禁忌的话题信手拈来。而在东方国家,人们相对保守,大部分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将一切寄托于孩子身上,认为只有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才算是过得幸福。于是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话题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很多家长面临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的难题。好像除了学习,就和孩子没有什么说的了,而学习又恰恰是许多孩子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这样就导致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频率极低。[5] 父母的爱很少会化为语言,而孩子对父母的默默付出很少知晓。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对彼此都不甚了解,关系慢慢变得淡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将会愈来愈大。这时候将体验式心理团辅运用于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亲子之间和谐友好的沟通,有利于彼此的相互了解,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与认知式心理辅导相比,体验式心理团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性。在体验式心理团辅辅活动中,参与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带领者仅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如《做会爱的父母》这一活动中,每一组发五张报纸,一卷透明胶带纸,要先让报纸自己立起来,再让报纸长高点。大家在接到任务后都会努力完成,大多数都是父母主导,孩子辅助完成。每一组都在努力让报纸长高,却忽略了报纸是否能立起来,所以到最后呈现作品时,有的将报纸吊在了天花板上,有的将报纸粘在地板上,有的就只能一直扶着,还有的甚至用透明胶带纸把报纸从上裹到下,裹得严严实实……整个过程带领者只是观察,不做任何指导,只是在活动前讲清楚要求和规则,活动过程让所有参与者尽情发挥。
        二、启发性。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给参与者提供一种情境或氛围,让大家在此情境中去体验、探究和感悟。还是以《做会爱的父母》为例。活动中让大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大家脑洞大开,各显神通,都要让自己的作品很高。当作品完成时,带领者问:“我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让报纸先自己立起来,再长高些。我有说要比比谁的最高吗?”大家哄堂大笑。因为所有的父母无一例外的在把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比高矮。带领者继续问:“你们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说说合作过程中的感受。”这一轮大多数会说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除了要用手一直扶着的),会说整个过程大家都非常努力,都在想办法怎样让自己的作品最高。接着带领着问:“如果眼前的作品就是你的孩子,你满意吗?”此时,整个场内十分沉静,大家都会陷入沉思。把报纸粘在地上的家长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让他站稳,长高。”带领者回头问问站在旁边的孩子:“如果这个作品是你,你感觉怎样?”孩子退后一步,看了一眼作品,说:“我很不舒服,被禁锢在这里,感觉没有自由!”此时,这一组的家长开始反思……再问问那个为了让作品最高而用透明胶带纸把报纸裹得严严实实的家长,他说:“我们非常满意!我们没有把她禁锢在地上。我们只是用满满的爱滋润她,让他成为最高!”再问问旁边的孩子:“如果这是你,请你看看她,感觉怎样?”孩子看了一下作品,抱着头蹲下,说:“我感觉好累,这么多的爱让我窒息!”这时的家长惊讶了,震撼了,有的妈妈看到孩子一脸痛苦时尽鼻子发酸,两眼泛红……通过设置情境和启发式的提问,触碰到了亲子沟通中那个一直无法解开的结,却在此情情景下豁然开朗。
        三、实践性。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体验”。带领者根据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去实践体验,反思感悟,把一些隐性的情愫通过分享变成显性的有效沟通。在《做会爱的父母》这个活动最后分享感悟时,家长们都感慨:“原来自己一直是在以爱的名义禁锢孩子成长,那么多沉沉的爱都成了孩子的负担。”孩子们在分享时说:“原来不理解父母为何这般对我,管这管那,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现在明白了,那些都源自于太爱自己。以后一定要与父母多沟通,只有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解决问题。”大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彼此分享中解开心结。
        将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运用于亲子沟通能力的培养中,让家长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表达情绪,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分享同伴的经验与感悟,以获得心理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陈龙.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11):6-7.
[3] 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J].道德与文明,2001(02).
[4] 陈文凤.五种亲子沟通话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5]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01).论文摘要集,2007(11).
        作者介绍:
        王凌云  鸣凰中心小学教师,常州市优秀班主任,常州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全国体验式班会家长会赛课特等奖获得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武进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讲师团讲师,常州市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委员会秘书长。”“凌云心语”心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擅长于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和家庭教育辅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