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理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王金铃
[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王金铃
        东莞市虎门第三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523900
        摘要
        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身体的成熟,学生也经历着巨大的心理变动,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也变得更加明显。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了教育的关键词,学校教育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其健康成长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教育
        引言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渴望展现自我,且情绪容易激动,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近年频发的初中学生任性、焦虑、神经衰弱,甚至逃学、违纪、犯罪等现象和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无关系。学校是初中生耗时最多的地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切入点。作为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同伴者和班级学生的“总负责人”,站在素质教育第一线的初中班主任,必须清晰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选取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助力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
        一、中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学习上的问题
        学习作为初中生活的主旋律,初中生的大半时间花费在了学习上,在学习方面也产生了不少的心理问题。初中生性格逐渐走向成熟,对于学习的偏好也凸显出来。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面对着庞大的学生人数,学校和教师采取了“一刀切”的教育方法,与初中生鲜明的个性产生了冲突,不少学生因此郁郁寡欢,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初中教育更多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些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请教教师,在求学路上经常感到困惑,产生了厌学情绪。
        2、成长带来的问题
        初中是一个人飞速成长的阶段。成长不仅为初中生带来了喜悦,还有随之而来的烦恼。由于初中生生理的急剧变化,特别是性心理的发育,使其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好奇和对异性的向往。青春期的性骚动成为了困扰中学生心理的重要方面。许多学生分不清友情和爱情,想和异性交往却担忧被其他人误解,经常陷入心理的困境。
        3、人际关系引发的问题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适应环境的一个主要课题,就是处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随着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初中生要面对友情、爱情,还有师爱、父爱、母爱。现今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无法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难以接纳和自己性格不同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孤独、苦闷,与家长教师产生了隔阂。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教师认识不足
        放眼初中校园,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存不足。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很多同龄人的初中阶段没有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能够健康成长参加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是新时代提出的口号。也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划了等号,没有细心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做不到有效的教学。
        2、教育模式单一
        虽然新课改一直在强调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不少教师也难以“不落俗套”。经常选取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在讲台上讲讲理论,播放ppt了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实际教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教师认知,养成健康心理
        现在的中学校园中,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大量依靠教师的教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行者,想要有效开展教育,教师的认知必须得到提升。在生活繁忙,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产生了许多变化。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所迫,秉承“唯成绩论”,以班级学生的成绩评定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应增大,随之形成了长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影响到课堂教育的效果,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学的认知。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后广泛阅读,积极吸收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并在课后积极与同事交流,交换教学意见;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的重视。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有关心理健康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先进集体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培养意志坚定,自身心理健康,并且懂得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教师队伍。助力教师实现健康的心理状态。
        2、引入多样活动,宣泄负面情绪
        初中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产生负面情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些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发泄的出口,长期压抑在心底,势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教师应当引入多种班级活动,帮助学生舒缓压力。
        班主任可以从学生喜爱的篮球、排球等运动入手,在班级开展竞赛。可以由学生自由分成几组,层层递进晋级,最终进入“总决赛”。这样的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锻炼了学生的体格,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很好地点燃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得学生在一步步晋级的过程中体味到了达成感,宣泄了积压的负面情绪,实现了体育和学习的互相促进。在面对身体素养一般的学生时,教师也可以抽出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操场,完成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例如可以在较远处放置一个篮筐,采取“抢凳子”游戏的方式,邀请学生以不同的步法,或是跑跳结合,带着球抢篮筐。这样的游戏耗费体力不多,妙趣横生,使学生在欢笑中释放了自己的情绪。
        3、家校共同努力,守护心理健康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两翼。现今中学生的家长,很多都不关注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造成了学生不良情绪的萌发,在校园生活中直接反映了出来。班主任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校园生活中有意关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其多鼓励和帮助,增强其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许多家长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班主任必须主动行动起来,深入学生家庭,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关注指导,从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初中生情绪不稳定,性格多变,这属于正常现象。然而不少家长却认为这是其反叛的表现,对学生严加批评,大大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或是将家长邀请到学校,和学生一起进行一次三方会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提醒家长认真倾听。当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后,教师可以综合学生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科学的指导方法。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qq、微信等在线交流工具,随时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动态,促使家长除关心孩子的成绩外,还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远离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站在素质教育第一线的每一名教师的责任。作为班级的代言人,班主任就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班主任应当清楚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实际,在校园教学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教育,消除不良情绪,以更加健康和阳光的心态迎接日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丹,张素华,姚雪,张丽,陈冬梅,张华兵,欧君利,张建新.基于结构方程探讨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特征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03):362-367.
        [2]商秀荣,张腾芳,熊玲芝.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策略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92+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