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晨1 杨林2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翻译观在翻译研究领域逐渐形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且翻译中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翻译方式等都能够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本文主要对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译者;主体性
对于翻译工作来说,译者是翻译工作的主体。翻译过程本身是一种文化重构的过程,在翻译中会融入民族文化内容,而这些民族文化影响着翻译主体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传统翻译中并没有意识到译者主体地位,随着翻译研究向文化的转型,女性主义翻译观逐渐形成,并将源文本与目的文本置于同等的关注水平,实现对忠实观的正确认知,与此同时,在翻译中强调女性译者的视角,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
一、女性主义翻译译者主体性在文本选择方面的体现
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中非常注重文本的选择,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态度。女性翻译者翻译中受性别的影响比较大,这往往从译文的序、文字中体现出来。女性主义译者选择文本时更有意愿选择一些小众化的,容易被文坛忽视的女性作品,体现出女性对女权主义的维护,认为女性作品不应该被忽视。不同性别译者的差异性导致男性在翻译女性作品时容易融入男权的权威,同时也导致作品的本来意义被改变。翻译中会受译者的心理、宗教信仰、文化水平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会表现在翻译中。除此之外,性别的因素也是影响译本产出的重要因素。女性主义译者表示,男性译者在翻译中翻译策略、语言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男权主义思想,有悖于女性作者的创作思想。只有女性译者才能够从女性的角度感知女性作品和思想,使原作品的精神更准确的传达出来。比如,《怨女》(张爱玲译版)的前言中写到“The title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Rouge of the North,Yuan_nv,is in many ways more suggestive of Yindi’s state.The Chinese characer yuan denotes such meanings as “embittered”,“sullen”.“rancorous”,when used to describe women,it refers to a major trope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ic invocations of the feminism[ 摘自《怨女》(张爱玲译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可知,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更强,译文可以加入作者自身的想法,不需要完全赘述源文本。
我国著名翻译家朱虹女士是最早引入西方女性主义的译者,在翻译作品选择中主要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原著作品的作者是女性,第二个是作品中描述的主人公是女性。从我国的译本数量也可以看出,女性译者翻译最多的作品是《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等著作。
二、女性主义翻译译者主体性在新词缔造的体现
翻译过程中每个译者都具有各自的文化、社会以及性别等方面的特点,而且会从翻译中体现出来。女性译者在男权社会中为了反抗当时的现状,凸显女权的地位,她们会在翻译中体现出女性主义的意识。而女性主义的主要形式则体现为语言的创造,所以在翻译中女性会创造出一些新词。通过这些男权社会不存在的新词颠覆女性的形象,体现出女性征服者的权威。男权社会中,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这种强制的主导也体现在词汇上,英语中很多表示男性的词汇可以兼用表示女性,但是表示女性的词汇却不可以用来表示男性,弱化女性的文化地位。
为了打破这种固有的男性思维,女性翻译者在翻译中会尝试创新词汇,通过两性词汇兼具意义的对比实现对男权主义的抵制。比如,霍吉路德在翻译《圣经》的过程中没有使用明显的“man”或者“he”等偏向于男性的词汇作为统称词将女性包含在内,而是通过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中性改编。比如“he who comes to me shall not hunger,and he who believes me shall never thirst…[ 摘自《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of John:35-37》]”在翻译中为“anyone who comes to me shall not hunger,and anyone who believes me shall never thirst…[ 摘自《圣经》(霍吉路德译版)]”
三、女性主义翻译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策略的体现
女性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以作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第二则是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其中以作者为中心的翻译强调尊重原作,译者是对原作品在形态上的重构。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强调,译者是参与者和创作者,注重对译者主体意识的凸显。译者可以选择通过平行文本创作,评论以及其他方式对原文进行翻译。这种翻译形式下译者可以具有最原始的创作权利,打破原作者与译者的限界,可以对文本实施干预。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会通过劫持、增补以及注脚等方式彰显女性权利。从某种程度来说,翻译并不是一种中性的操作方式,可以看作是政治性行为。在翻译中使用前言和脚注的女性翻译者比较多,但是存在政治意图的女性在翻译中会尝试利用增补的方式进行翻译。作者通过额外增加语言的方式与读者沟通,对自己的理论进行阐述,进一步体现出女性主义的意识。劫持翻译方式是也被称为挪用方式,如果原文中存在比较强的男权主义思想,女性翻译者可以通过激进的手法进行翻译,使译文凸显女性主义地位。比如,在“There was a touch of paternal contempt in it,even toward people he liked…”这段文字的翻译中,姚乃强作为男性译者在译本中将“他”说话的口气比喻为老子训儿子,具有非常浓烈的男权主义色彩。而同样的一句话林慧的译本中,则将“他”的口气简单的形容为“轻蔑”的。由此可见,男女译者在翻译中都会带有性别的差异因素,而女性翻译者会尽可能弱化男权主义思想,突出女性主权。
结语: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翻译理念,它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和思想,主张对源文本进行重塑,为源文本中注入新的思想,从而促进源文本的发展。同时,从外在体现来看,女性主义翻译观还将女权主义融入到翻译中,减弱源文本男权气势,凸显女权主义。这些都可以通过男女译者的对比体现出来。而且这种创作方式也进一步呈现了女性主义翻译观的突破性特点。
参考文献:
[1]胡敏.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6):88-91.
[2]朱燕.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马桥词典》中的翻译忠实性和译者主体性[J]. 海外英语(下),2019(4):61-62.
[3]钱培培.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J]. 知识经济,2019(8):116-117.
[4] 龚琪. 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解读译者的主体性——以《使女的故事》汉译本为例[J]. 小说月刊(综合), 2020(1):0183-0185.
[5] 王玉娟. 顺应论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2019, 000(012):P.79-80.
[6] 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在中国的接受[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 40(02):134-135. 没有作者
[7] 秦瑶. 女性主义重写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意义——以潘多拉神话为例[J]. 海外英语, 2019, 000(00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