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隋亚男 罗文佳 邵双贺
[导读]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力军,其建设质量关乎着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隋亚男 罗文佳 邵双贺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力军,其建设质量关乎着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思路转向以师德为先,坚持师范教育根本方向;学生为本,回归课堂育人主要阵地;实践取向,专注学生保教能力培养;持续改进,着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全程化、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的实践路径来提升专业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紧迫任务。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以职业教育改革为指导,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问题
        1.1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模糊,培养的重心出现偏差
        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充分学习,将其充分运用在专业的实践活动中,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岗位工作提供一定的适应能力。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中将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为“高素质实践型人才”,但是这里的高素质的具体内容较为模糊,缺乏具体的表现方面,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按照规定内容对课程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具体的内容明确,即培养学生的幼儿园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偏差,将教学的重点从学生身上转移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园的发展方向,这就导致对于学生的关注较少,学生无法真正的从教学内容中学到有效的知识。
        1.2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师资不足。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存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许多教师并未深入接触过幼儿园,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一知半解,缺乏实践经验,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只能纸上谈兵,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很多院校虽然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任课教师大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学前教育的课程多数由心理学、管理学甚至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背景要求较高,而教师自身的专业限制会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1.3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有些高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一方面,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些教师只是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了一些创新创业内容,没有从“教育体系”的高度出发,重新设计教学流程。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不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5];另一方面,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有些教师没有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不足,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
        2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
        2.1促进课程标准的完善
        课程标准的完善包括课程指导思想的建立和课程内容的分类两个部分。课程指导思想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课程内容的分类则是保证了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与充实性。课程指导思想要从学校的现状和社会要求出发,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和创新,完全掌握基础课、紧抓专业课,充实艺术课程,并且从入学开始就要为学生指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对于课程内容的分类,应该从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出发,保证所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均应该有其开设的理由,对于专业课程应该由专业教师进行任教,对于专业重点课程应该由经验丰富或者科研成果丰硕的高级教师开设,以保证课程的分类层次分明,让学生能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的重心。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高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遵循“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科研为基、双师素质为要”的理念,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培育“双师型”人才团队,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支持专业课教师到幼儿园开展长期的下园学习,参加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身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探索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外,还可以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指导,使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两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指导。
        2.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先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将课程资源、教学案例、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并集中优势学校的力量进行建设与共享。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要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建立短小实用的微视频和结构化、能够进行深度分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库。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按照学前教育专业核心模块单元制订课程标准并配套专业教学资源。还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活页式教材和实践课程工作手册式教材。另一方面,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还要探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有效诊断评价幼师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路径。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保证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同时还能够凸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对于学校的声誉与招生等内容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因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到一起,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保证我国学前教育更多应用型人才的诞生。
        参考文献
        [1]谭雪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
        [2]?骆丽娟.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
        [3]郭海燕,杨聪粉.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教育,2019(18):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